查词语
拼音:
拼音:
注 音:
繁体字:
三公消费 - 简介
因公出国(境)、公车购置与运行、公务接待合称“三公消费”,其中的公款出国(境)旅游、超标购置公车与公车私用、公款大吃大喝是典型的腐败行为,长期以来饱受社会舆论诟病。
三公消费 - 现象
“三公消费”指的是国家职权部门、政府的企事业单位等用公款大吃大喝的腐败行为。而“三公”具体指:公款吃喝招待、公车消费和公费出国。
事实上,中国“三公消费”的数额以及它占国家行政开支的比例,一向是神秘数字。直到2008年底,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研究室特约研究员王锡锌在央视《新闻1+1》节目中间接透露说,“社会上有个说法”中国的“三公”消费每年高达9000亿元人民币,占行政支出三分之一,舆论界为之哗然。
三公消费 - 数据
据中国经济时报报道:2004年全国用于公款吃喝招待、公车消费和公费出国的开支共计高达7000亿元人民币,其中公车消费3000亿,吃喝、出国各2000亿。
2006年3月17日,由中共中央党校主办的《学习时报》刊登文章说,“2004年,中国至少有公车400万辆,公车消费财政资源4085亿元,大约占全国财政收入的13%以上。与公车消费相联系,据各种资料显示,全国一年的公款吃喝在2000亿元以上,二者相加总数高达6000亿元以上,如果财政收入按3万亿元计算,几乎相当于财政收入的20%左右。”
另外,据2000年《中国统计年鉴》显示,1999年的国家财政支出中,仅干部公费出国一项消耗的财政费用就达3000亿元,2000年以后,出国学习、培训、考察之风愈演愈烈,公费出国有增无减。
2010年12月28日,从中央纪委获悉,各地区各部门因公出国(境)、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公务接待等三项经费的财政预算,在2009年缩减158.06亿元的基础上,今年又压缩57.51亿元,其中出国(境)费压缩4.15亿元、车辆购置及运行费压缩17.02亿元、公务接待费压缩36.34亿元。
三公消费 - 影响
在当下的语境中,很多人都愿意相信,公款消费一定是一个天文数字,无论有媒体说全国每年公款吃喝2000亿、3000亿还是更多,无论有专家估算全国每年“三公消费”8000亿、9000亿还是更多,似乎都没有超出人们的“合理想象”。由于在横向和纵向上都没有合适的参照物,人们的想象往往就会自由神驰漫无边际,要避免舆论对“三公消费”进行过度解读,人们至少要对“三公消费”的基数、变量和规模有一个大体的概念,而不是一会儿“胃口”被吊到9000亿,一会儿又猛跌到1000多亿,让人琢磨不透,莫衷一是。
以善意揣度,国管局官员没说清楚全国每年公款吃喝到底花了多少钱,财政部预算司官员也没说清楚全国每年“三公消费”到底有多少亿,原因可能是虽然他们是权威部门的权威人士,但由于统计口径、标准、类别等方面的问题十分复杂,他们得到的也是一本充斥着大量“乱码”的糊涂账,因此根本拿不上台面来。如果是,那么这就是一个沉重的尴尬,暴露出了长期以来财政预算缺乏刚性约束、缺乏公开性和透明度的弊端,一些部门或私设“小金库”,或随意超预算花钱,暗箱操作、中饱私囊在所难免……
对症下药,必须大力推进预算制度改革和公共财政建设,将公权机关的所有开支都纳入财政预算管理,使人大审议通过的财政预算成为铁的法律,违反者必须受到法律制裁。同时公共财政开支必须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和媒体的监督。苟能如此,则包括公款吃喝在内,全国每年“三公消费”到底花了多少钱,不但财政部、国管局等权威部门要有一本明细账,每个纳税人也能够理直气壮地行使知情权、监督权和参与权,如此,巨大的认知落差才能被填平。
三公消费 - 温总理谈“三公消费”
2010年2月27日,温家宝总理在与中国网友在线交流时传达出反腐倡廉建设方面的一个重要信息:政府或出重拳治理“三公消费”。
有网友问,公款吃喝、公车私用、公费出国等“三公消费”现象为什么管不住,治理“三公消费”真的那么难吗?
温家宝回答说,“三公消费”应该管得住,必须管得住!其实,我们能够做到,最根本的是两条,第一条就是公开透明,就要让任何一项行政性支出都进入预算,而且公开让群众知道,接受群众监督;第二条就是民主监督。我曾经引过在建国前毛泽东主席和黄炎培先生说过的一段话,解决“其兴也勃,其亡也忽”的周期律问题最重要的是民主,只有民主才不会出现人亡政息。网友提的是公款吃喝、公车私用、公费出国,其实也关系到整个反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