铨覈
  • 拼 音:
  • 注 音:
  • 繁体字:銓覈
  • 基本解释

    评量考核。 唐 刘知几 《史通·鉴识》:“斯则物有恒準,而鉴无定识,欲求銓覈得中,其唯千载一遇乎!” 唐 元稹 《授韩皋尚书左仆射制》:“日者銓覈羣才,兼荣揆务,颇烦伦拟,有异优崇。” 明 宋濂 《拟诰命起结文》:“使野无遗贤,万邦咸寧,则銓覈之任得矣。”

  • 基本含义
    铨覈是一个形容词,意为审查、辨别,指通过权衡和辨析来判断事物的真伪。
  • 详细解释
    铨覈源自《左传·僖公七年》:“铨者,轻重也;覈者,真伪也。”铨覈的含义是通过权衡轻重、辨别真伪来判断事物的好坏、真实性。它强调对事物进行深入思考和辨析,以得出准确的结论。
  • 使用场景
    铨覈常用于强调对问题进行客观、全面的分析和判断,尤其适用于法律、审计、调查等需要严密推理和辨证分析的领域。它也可以用于日常生活中,指对事物进行准确的判断和评价。
  • 故事起源
    铨覈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中国古代的《左传》一书中。《左传》是春秋时期鲁国的史书,记载了鲁国历代君主的事迹和政治事件。在《左传·僖公七年》中,铨覈被用来指代对事物进行权衡和辨别的行为。
  • 成语结构
    铨覈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铨”是动词,意为权衡、衡量;“覈”是动词,意为辨别、判断。
  • 例句
    1. 他在审计中总是能够准确地铨覈问题的关键点。2. 这位法官铨覈案件的能力非常出色,每次都能做出公正的判断。
  • 记忆技巧
    可以将“铨覈”拆分成两个部分,其中“铨”可以联想到“权衡”,表示权衡轻重;而“覈”可以联想到“辨别”,表示辨别真伪。通过这样的记忆联想,可以帮助记忆成语的含义和意义。
  •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相关的成语和词语,如“权衡轻重”、“辨别真伪”等,以加深对铨覈这个成语的理解和应用。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教我们要铨覈问题,不要轻信一些不可靠的信息。2. 初中生:面对选择,我们要善于铨覈利弊,做出明智的决策。3. 高中生:学习思维方法,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铨覈问题,提高分析能力。4. 大学生:在论文写作中,我们需要通过铨覈各种观点,提出自己的独立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