淖约
nào yuē
  • 拼 音:nào yuē
  • 注 音:ㄣㄠˋ ㄩㄝ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1).姿态柔美貌。淖,通“ 绰 ”。《庄子·逍遥游》:“肌肤若冰雪,淖约若处子。” 陆德明 释文:“淖约, 李 云:‘柔弱貌。’ 司马 云:‘好貌。’”《汉书·扬雄传上》:“闺中容竞淖约兮,相态以丽佳。” 颜师古 注:“淖约,善容止……淖音绰。”
    (2).指物性柔弱。《庄子·在宥》:“淖约柔乎刚彊。” 成玄英 疏:“淖约,柔弱也。矫情行於柔弱,欲制服於刚彊。”《荀子·宥坐》:“盈不求概,似正;淖约微达,似察。” 杨倞 注:“淖当为绰;约,弱也。绰约,柔弱也。”《孔子家语·三恕》作“绰约”。
    (3).指姿态柔美的女子。 苏曼殊 《非梦记》:“子有夙慧,我深信之;毋近淖约,自不沉烦惑之海。”

  • 基本含义
    指违背诺言,不守信用。
  • 详细解释
    淖约是由“淖”和“约”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淖”是指泥泞、浑浊的水,常用来比喻不诚实、不守信用的行为;“约”是指约定、承诺。淖约的基本含义即为违背诺言,不守信用,形容一个人不讲信用、言而无信。
  • 使用场景
    淖约常用于批评、讽刺他人不守信用的行为。可以用于描述个人、团体或国家在合作、协议或约定中不履行承诺的情况。在日常生活中,淖约也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经常食言、不守信用的行为。
  • 故事起源
    淖约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的一位宰相。相传,战国时期的赵国有一位宰相名叫淖齿,他非常善于言辞,但却经常食言不守信用。因此,人们就用他的名字来形容不守信用的行为,从而形成了成语“淖约”。
  • 成语结构
    淖约是一个由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淖”和“约”分别表示不诚实、不守信用的含义。
  • 例句
    1. 他答应过帮我修理电脑,但最后却淖约了。2. 这家公司经常淖约合同,没有一次是按时完成的。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的方式来记忆淖约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人走在泥泞的路上,他的脚被泥浆淖住,无法前进,就好像他的诺言被不诚实的行为所淖住一样。通过形象的联想,可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 延伸学习
    淖约是中国汉语中的一个成语,学习这个成语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汉语。除了淖约之外,还有许多类似的成语,如“言而无信”、“失信于人”等,它们都强调了守信用的重要性。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以前常常答应帮我做作业,但最近总是淖约,不再帮我了。2. 初中生:她虽然答应了和我一起去购物,但最后却淖约了,让我很失望。3. 高中生:这个政府承诺要改善教育条件,但却一直淖约,没有实际行动。4. 大学生:作为学生会成员,我们必须遵守诺言,不能淖约。5. 成年人:这个商人经常淖约合同,不守信用,大家都不愿意和他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