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草
sù cǎo
  • 拼 音:sù cǎo
  • 注 音:ㄙㄨˋ ㄘㄠˇ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 宿草 sùcǎo
    [grass of last year] 指墓地上隔年的草,用为悼念亡友之辞
    朋友之墓,有宿草而不哭焉。——《礼·檀乡上》

  • 详细解释

    (1).隔年的草。《礼记·檀弓上》:“朋友之墓,有宿草而不哭焉。” 孔颖达 疏:“宿草,陈根也,草经一年则根陈也,朋友相为哭一期,草根陈乃不哭也。”后多用为悼亡之辞。 晋 陶潜 《悲从弟仲德》诗:“流尘集虚坐,宿草旅前庭。” 唐 戴叔伦 《赠康老人洽》诗:“多识故侯悲宿草,曾看流水没桑田。” 宋 司马光 《送王待制知陕府》诗:“畴昔诚相契,间关分不渝。絶絃悲宿草,抚首念诸孤。”
    (2).借指坟墓。 清 周亮工 《祭福建按察使程公仲玉文》:“赖公之灵,徼天解网,沉寃获雪。南奔两亲之丧,伏处草土,收召魂魄。始得走一介,以生芻一束,告公于宿草之前。然已去公之没四年于兹矣!”
    (3).借指人已死多时。 清 宋荦 《吴汉槎归自塞外作歌以赠》:“归来两公已宿草,惟君怀抱犹豪雄。” 清 陆以湉 《冷庐杂识·初三月》:“今二君已皆宿草,回溯前尘,恍如春梦。”
    (4).存留过夜的草料。 元 无名氏 《桃花女》楔子:“耕牛无宿草,仓鼠有餘粮。”

  • 基本含义
    指长期生活在某个地方或依赖某个地方的人。
  • 详细解释
    宿草一词中,“宿”指长期居住、停留,“草”指草地或植物。比喻长期生活在某个地方或依赖某个地方的人,没有离开的意愿或能力。
  • 使用场景
    常用于形容那些长期居住在某个地方、离不开某个地方的人。也可用于形容某个地方的特定居民或群体。
  • 故事起源
    宿草一词最早出现在《礼记·玉藻》一篇中。文章讲述了一个故事,一位叫玉藻的女子,生活在一个草地上,她不愿意离开草地,因为她已经习惯了那里的生活。后来,人们用“宿草”来比喻那些长期居住在某个地方、离不开某个地方的人。
  • 成语结构
    宿草是一个形容词短语,由“宿”和“草”两个字组成。
  • 例句
    1. 他是我们村的宿草,从小就在这里长大。2. 这个城市的宿草们每天都在公园里散步。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将“宿草”与“长期居住”、“离不开”等关键词联系起来记忆。可以想象一个人长期生活在一片草地上,无法离开的场景。
  • 延伸学习
    可以了解其他与“宿草”相关的成语,比如“宿命”、“宿愿”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是这个学校的宿草,从幼儿园就在这里读书。2. 初中生:他是我们足球队的宿草,从小就在这个队踢球。3. 高中生:这个城市已经成为我心中的宿草,我决定留在这里上大学。4. 大学生:作为这个社团的宿草,我决定继续为它贡献我的力量。5. 成年人:我已经是这个公司的宿草了,我在这里工作已经十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