祆正
xiān zhèng
  • 拼 音:xiān zhèng
  • 注 音:ㄒㄧㄢ ㄓㄥˋ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官名。 北齐 至 隋 唐 主管祆教之官。《广韵·平先》:“祆,胡神,官品令有祆正。”《通典·职官二二》:“视正五品:萨寳。视从七品:萨寳府祆正。” 宋 姚宽 《西溪丛语》卷上:“又尝见官品令祆正。祆法初来,以鸿臚寺为礼远令邸,后世因用以僧尼隶焉。设官来歷如此。祆之有正,想在 唐 室始。” 饶宗颐 《选堂集林·穆护歌考》:“自 北齐 以来,诸州均置祆正,知胡天信仰在各地已分佈甚广。”

  • 基本含义
    指人的品德高尚,行为正直无私。
  • 详细解释
    祆正是由“祆”和“正”两个字组成的成语。 “祆”是古代指道德高尚的人,“正”是指正确、公正、正直。祆正表示一个人的品德高尚,行为正直无私。
  • 使用场景
    祆正常用于形容人的品德高尚,行为光明正大。可以用来称赞一个人的正直、公正和无私,也可以用来劝诫他人要保持正直的品德。
  • 故事起源
    祆正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的一个传说。相传,在古代有一位名叫孟子的哲学家,他的言行举止都非常正直无私。有一次,孟子路过一片田地,看到一棵树上结满了果实,但却没有人去摘取。孟子便将果实摘下来,放在路边等待主人来取。后来,果主看到孟子的正直行为,非常感动,于是将田地赠送给了孟子。这个故事被后人传颂,成为了祆正这个成语的来源。
  • 成语结构
    主谓结构,由两个汉字组成。
  • 例句
    1. 他为人祆正,从不接受任何贿赂。2. 这位公务员一直保持着祆正的品德,深受人们的尊敬。
  • 记忆技巧
    可以将“祆正”拆分为“祆”和“正”,并联想到祆是古代指道德高尚的人,正是指正确、公正、正直。通过联想,可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和用法。
  • 延伸学习
    了解更多与道德、品德相关的成语,如“忍辱负重”、“克己奉公”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告诉我们要做一个祆正的人,不要说谎。2. 初中生:我希望将来能成为一个祆正的医生,为人民服务。3. 高中生: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我们要保持祆正的品德,不被诱惑所动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