韬光隐迹
  • 拼 音:
  • 注 音:
  • 繁体字:
  • 详细解释
  • 词语解释
    tāo guāng yǐn jì ㄊㄠ ㄍㄨㄤ ㄧㄣˇ ㄐㄧˋ

    韬光隐迹(韜光隱跡) 

    同“韜光晦蹟”。 金 马钰 《满庭芳·咏和师叔辞世》词:“怀美玉,便韜光隐跡,二十餘年。”

  • 基本含义
    指隐藏自己的才华或实力,不显山露水,保持低调。
  • 详细解释
    韬光隐迹源自《孙子兵法》中的一句话:“韬光养晦,静而不动,恬淡无为。”意思是在暗中培养自己的才能,保持沉默和低调,不轻易暴露自己的实力。
  • 使用场景
    常用于形容有才华或实力的人,他们不愿意过于张扬,而是选择保持低调,不轻易展示自己的能力。
  • 故事起源
    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战国时期的中国。当时,齐国有一位名将孙膑,他在战场上表现出色,但他却不愿意过多炫耀自己的才能。他常常韬光隐迹,不显山露水,以保持自己的实力和优势。
  • 成语结构
    韬光隐迹是一个由四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韬光”意为隐藏自己的才华,而“隐迹”则表示保持低调。
  • 例句
    1. 他是一位韬光隐迹的天才,很少在公众场合展示自己的能力。2. 这位艺术家一直韬光隐迹,直到他的作品被发现后才受到广泛的赞赏。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住这个成语。想象一个人站在山顶上,他韬光藏拙,躲在山后,不显山露水。
  • 延伸学习
    了解更多关于中国文化和成语的知识,可以深入研究《孙子兵法》和其他古代兵法书籍。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喜欢韬光隐迹,不喜欢在班级里太引人注目。2. 初中生:他是个韬光隐迹的天才,从来不参加比赛,但成绩却一直很好。3. 高中生:在大学申请时,我选择韬光隐迹,不过度展示自己的才能。4. 大学生:作为一名优秀的学生,我要学会韬光隐迹,不要过于张扬自己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