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仆
wài pú
  • 拼 音:wài pú
  • 注 音:ㄨㄞˋ ㄆㄨˊ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1).古代官名。掌管国君和大臣临时止宿、停留处所等事务。《左传·襄公二十八年》:“ 子产 相 郑伯 以如 楚 ,不为坛。外僕言曰:‘昔先大夫相先君适四国,未尝不为坛;自是至今,亦皆循之。今子草舍,无乃不可乎?’” 杜预 注:“外僕,掌次舍者。” 杨伯峻 注:“外僕,官名,职主为坛及舍者。”
    (2).借指掌管留止住次的人员。 唐 王维 《暮春太师左右丞相诸公于韦氏逍遥谷宴集序》:“于是外僕告次,兽人献鲜。”

  • 基本含义
    指外来的仆人,比喻外国人或外来的侍从。
  • 详细解释
    成语“外仆”由两个字组成,其中“外”指外国或外来的,而“仆”指仆人或侍从。成语的基本含义是指外国人或外来的侍从,用来形容外国人或外来人员在中国的地位和角色。
  • 使用场景
    成语“外仆”通常用来形容外国人在中国的身份和地位。它可以用于讨论外国人在中国的历史背景、文化交流、政治互动等方面的话题。此外,也可以用来描述某人在某个环境中的外来身份。
  • 故事起源
    成语“外仆”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在古代中国社会中,外国人往往以仆人的身份来到中国。这些外国人被称为“外仆”,他们在中国的地位和角色与中国人有所不同。因此,这个成语形成了用来形容外国人的特定身份和地位。
  • 成语结构
    成语“外仆”由两个字组成,分别是“外”和“仆”。
  • 例句
    1. 这位外仆在中国生活了很多年,对中国文化非常了解。2. 在古代,外仆在中国的地位并不高,往往被视为仆从。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记忆成语“外仆”:1. 将“外”字与外国或外来的意思联系起来,联想到外国人。2. 将“仆”字与仆人或侍从的意思联系起来,联想到外国人在中国的角色。
  • 延伸学习
    了解更多有关中国历史、文化交流和外国人在中国的地位的知识,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成语“外仆”。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在学校见过一个外仆,他来自美国。2. 初中生:外仆在中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几百年前。3. 高中生:外仆在中国的地位和角色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所变化。4. 大学生:外仆在中国的文化交流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