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碑剧
  • 拼 音:
  • 注 音: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中国式碑剧——简介

    中国式碑剧是指为了GDP和政绩,黑龙江省方正县花费70万元为侵华日军逝者立碑,以求吸引日商投资。2011年7月30日,一则关于“黑龙江方正县为吸引日商投资花了70万为侵华日军逝者立碑”的微博在网上迅速发酵。该微博称,为了GDP和政绩,黑龙江省方正县花费70万元为侵华日军逝者立碑,以求吸引日商投资,并把这一事件称之为“中国式碑剧”。

     

    来由

    2011年7月30日,一则关于“黑龙江方正县为吸引日商投资花了70万为侵华日军逝者立碑”的微博在网上迅速发酵。该微博称,为了GDP和政绩,黑龙江省方正县花费70万元为侵华日军逝者立碑,以求吸引日商投资,并把这一事件称之为“中国式碑剧”。

    截至2011年7月31日16时,该微博已被转发8.1万次,评论超出1.8万条。网民“深蓝的海”说:“如此GDP要它何用?如此换来的投资与乞讨何异?难道偌大的中华民族为了不一定能挣到的小日本的那几个臭钱就要摇尾乞怜,甚至忘记国耻,放弃尊严?”

    网民“纠缠的麻花”说:“正视历史才能面向未来,而不是为了所谓的友好而歌功颂德、去立碑,那些默默牺牲的英雄给立碑了没?这是讨好,不是友好!”

     

    介绍

    中国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方正县的“中日友好园林”内,一座刻有日本“满洲开拓团”逝者名字的石碑被立于“日本人公墓”旁。公墓内埋葬了战败后在回国途中死亡的“开拓团”成员。日本驻沈阳总领事松本盛雄等中日相关人士28日前往墓前献花。据悉,石碑由方正县投资约70万元人民币建成。碑上刻有通过日方提供的信息等途径已确认身份的250名逝者。

    日本侵略中国,造成上千万中国人伤亡,日本鬼子在中国烧杀抢掠的滔天罪行可谓罄竹难书。中国人民要牢牢记住这一段惨痛的历史。哈尔滨市方正县也在牢记这一段历史,但他们牢记的方式竟是为侵略者树碑,生怕中国人忘记了这些侵略者的“丰功伟绩”,生怕日本人不能很好的怀念这些在中国土地上干尽坏事的祖先。

    所谓,“满洲开拓团”,其实就是侵略团,就是日本帝国主义妄图永远霸占中国的东北,并以东北为基地侵略整个中国内地。“满洲开拓团”在东北肆意压迫剥削中国人民,把中国人民当成奴隶。许多中国人惨死在“满洲开拓团”的手中。今天我们说到这段屈辱的历史仍然愤怒、难过。为了抵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我们的前辈前仆后继,抛头颅洒热血。我们今天能有和平安宁的生活,我们要牢牢记住这些先烈。我不知道方正县为这些先烈做了些什么,是不是为他们树碑立传了?现在方正县竟然要我们记住这些侵略者,花纳税人的钱为之树碑。还说什么,“和所属国家无关,死去的日本人也有他们的名字,我们是带着反省历史祈愿和平的想法立碑的。”

    怎么无关?一个是侵略者,一个是被侵略者,一个是受害者,一个是加害者。方正县居能是非不分,把两者同等对待?这种行为我认为可以用两个字来表达“奴颜”。我们当然可以把侵略者的名字刻在碑上,但这块碑不是什么纪念牌,而是历史的耻辱柱,让我们子孙后代永远不要忘记侵略者,不要忘记侵略者的滔天罪行。

     

    政府回应

    据方正县常务副县长洪振国介绍,这次方正县投资50万元一共建了两个碑,一个是“日本开拓团民亡者名录”另一个是“中国养父母逝者名录”,并已经得到国家外交部的允许。

    方正县政府外事办公室主任王伟新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军国主义为达到长期占有野心,不断向中国东北地区派遣开拓团民,实行殖民统治。

    据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历史所专家介绍,日本“开拓团”向中国移民始于1905年,分为“试点移民”“武装移民”“国策移民”3个阶段,移民人数不断扩大。从“九一八”事变到日本战败投降,日本在中国东北十余年的殖民统治中,除农业移民外,还有政治移民、工业移民、商业移民、文化移民等,总人数达百万以上。

    王伟新介绍说,日本战败宣布投降后,尚在东北的各开拓团老人、妇女和儿童纷纷结队出走,寻找回国途径,当时部分开拓团民集结在方正县,人数达1.5万人。因长途跋涉、体力耗尽,加上传染病流行,开拓团民纷纷倒毙,死亡人数超5000人,其尸骨被方正人民收集起来合葬在现在的方正地区日本人公墓。部分开拓团民辗转回国,但仍有4500多名日本妇女和儿童滞留方正县,方正人民则“以德报怨”收养和照顾了这些开拓团民,方正县逐渐演变成黑龙江省华人华侨和归侨侨眷人数最多的县。

    洪振国否认了方正县立碑的举动是出于经济方面考虑的说法。他说,方正县的“中日友好园林”每年都有日本人来参观扫墓。政府通过立碑,一方面是让来参观的日本人可以找到养父母的名字,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方便中日后人了解真实的历史,感受中华民族“以德报怨”的胸怀,我们是带着反省历史、祈愿和平的想法立碑的。

    进展

     

    事件进展:“开拓团”成员姓名搜集已停止

    洪振国说,立碑主要是作为日本侵华战争的一个见证,将名字刻上去也是为了体现中华民族的胸怀,提醒后人要和平。目前,方正县已经停止继续调查“开拓团”成员姓名的工作,因为政府没有太多的精力去做这个事情,能够起到警示和教育意义即可。

    王伟新表示,“开拓团”不等同于日本军队,他们是侵略者,同时也是日本军国主义的受害者。“日本开拓团民亡者名录”上并没有日本军人的名字,搜集的都是“开拓团”的逝者。

    洪振国说,把开拓团民亡者的名字刻在碑上,是要让来参观的日本人知道他们的祖先是因为战争的原因埋在这里,知道他们既是侵略者又是受害者。今后方正县将继续利用好这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让更多的中日人民以史为鉴、珍惜和平。

  • 基本含义
    中国式碑剧是指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戏剧形式,以碑为舞台,通过舞蹈、武术、音乐等艺术形式来表达故事情节。
  • 详细解释
    中国式碑剧起源于中国古代的碑林,碑林是指一片地方上聚集了许多碑刻的地方,常常有人在碑林中表演戏剧,从而形成了中国式碑剧。中国式碑剧的表演形式多样,包括舞蹈、武术、音乐等,通过演员的表演和舞台的布置,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 使用场景
    中国式碑剧常常在庆祝活动、文化节日等场合上演,也可以作为一种文化表演形式出现在演艺界。它不仅可以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还可以传递中国人民的智慧和情感。
  • 故事起源
    中国式碑剧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碑林,那时人们在碑林中表演戏剧,逐渐形成了中国式碑剧这一独特的艺术形式。碑林是一个充满历史和文化底蕴的地方,它见证了中国古代的辉煌,也蕴含着丰富的故事和传统价值观。
  • 成语结构
    中国式碑剧是一个由三个词语组成的成语,其中“中国式”表示中国的特色和风格,“碑剧”表示以碑为舞台的戏剧形式。
  • 例句
    1. 他们在文化节上表演了一台精彩的中国式碑剧。2. 这部中国式碑剧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将“中国式”与中国的特色相联系,将“碑剧”与以碑为舞台的戏剧形式相联系,来记忆这个成语。
  • 延伸学习
    想要了解更多关于中国式碑剧的知识,可以深入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和戏剧艺术,阅读相关的书籍和资料,还可以观看现场表演或录像。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幼儿园学生:我们在学校举办的文化节上,看了一台有趣的中国式碑剧。2. 小学生:我在图书馆里找到了一本关于中国式碑剧的书,里面有很多精彩的故事。3. 初中生:我们学校的戏剧社团正在排练一台中国式碑剧,我参演了其中的一个角色。4. 高中生:我对中国传统文化很感兴趣,所以我选择了研究中国式碑剧作为我的课题。5. 大学生:我在网上观看了一部中国式碑剧的录像,被它独特的表演形式所吸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