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罗
lóu luó
  • 拼 音:lóu luó
  • 注 音:ㄌㄡˊ ㄌㄨㄛˊ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1).语音含混、嘈杂貌。有轻视意。《南齐书·顾欢传》:“夫蹲夷之仪,娄罗之辩,各出彼俗,自相聆解。”
    (2).委曲;繁琐。 南朝 梁 陶弘景 《冥通记》卷一:“唯答云许,终是娄罗,梦无所知究,自怀愁虑,为復断隔耳。” 清 黄生 《义府》卷下:“娄罗,别作覼缕,犹言委曲也。言梦中事委曲不能的知其故。”
    (3).机灵;精明强干。《敦煌变文集·维摩诘经讲经文》:“我长於诸处,夸汝娄罗。” 唐 苏鹗 《苏氏演义》卷上:“娄罗者,干办集事之称。世曰 娄敬 、 甘罗 ,非也。” 元 无名氏 《玉抱肚》曲:“逞甚么娄罗,当初有个 郑元和 ,早收心休恋我。”
    (4).强盗部下。 元 施惠 《幽闺记·山寨巡逻》:“领钧旨,大娄罗巡山,小娄罗打更。” 明 贾仲名 《昇仙梦》第三折:“ 钟离 扮邦老领娄罗上。”

  • 基本含义
    指人的举动或言谈举止不端正,没有规矩或不守礼貌。
  • 详细解释
    娄罗出自《史记·卷五十三·韩非子列传》:“韩子之徒,不过娄罗耳。”指的是韩非子的门徒不过是娄罗。娄罗原指迦陵罗,是古代南越的一种乐舞,舞蹈动作狂放,没有规矩。后来,娄罗被引申为指人的行为举止不正派,没有规矩或不守礼貌。
  • 使用场景
    娄罗一词常用于形容人的行为不端,言谈举止粗鲁或不守规矩的情况。可以用来批评或讽刺那些没有教养、没有修养的人。
  • 故事起源
    娄罗一词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南越的舞蹈乐曲。这种舞蹈动作狂放,没有规矩,后来被引申为形容人的行为举止不端。在《史记·卷五十三·韩非子列传》中,韩非子的门徒被形容为娄罗,意味着他们的行为举止不端。
  • 成语结构
    娄罗是由两个汉字组成的四字成语,没有特殊的结构。
  • 例句
    1. 他的举止粗鲁,完全是个娄罗。2. 这个人说话不守规矩,真是个娄罗。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将娄罗与不守规矩、粗鲁的行为联系起来进行记忆。可以想象一个人在舞台上跳着狂放、没有规矩的舞蹈,这个人就是一个娄罗。
  •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相关的成语,如“娄公”、“娄师”等,以扩展对成语的理解和应用。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的举止很娄罗,老师常常批评他。2. 初中生:班上有个同学很娄罗,老师经常找他谈话。3. 高中生:他的言谈举止很娄罗,完全没有教养。4. 大学生:他在公共场合说话不守规矩,真是个娄罗。5. 成年人:那个人的行为举止不端,完全是个娄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