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墙
qí qiáng
  • 拼 音:qí qiáng
  • 注 音:ㄑㄧˊ ㄑㄧㄤˊ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释义]
    (形)比喻立场不明确,站在中间,向两方面讨好。
    [构成]
    动宾式:骑|墙
    [例句]
    处事不能骑墙。(作谓语)

  • 英文翻译

    1.sit on the fence; take no side; straddle

  • 详细解释

    ◎ 骑墙 qíqiáng
    [trim] 采取中间立场,在对抗党派中保持中间立场,以便显示不偏不倚或两边讨好
    见“ 骑墙 ”。
    亦作“ 骑墻 ”。比喻立场不明确,游移于两者之间。《智门祚禅师语录》:“若有作者,但请对众施呈,忽有骑墙察辨,呈中藏锋,忽棒忽喝,或施圆相。” 明 寓山居士 《鱼儿佛》第一出:“几曾有一念天堂,一念尘埃,似这般骑墻功行。” 清 梁章鉅 《退庵随笔·官常一》:“属吏有謁见必有谈吐,有文移必有议论,就中细细察之,有据理势明白直截者,有不吞不吐骑墻两顾者。” 徐特立 《我的生活》:“其他卜者常验,细究他们的判词,发现均是两可的骑墙语。”

  • 基本含义
    指在两个对立的事物或立场之间犹豫不决、摇摆不定。
  • 详细解释
    骑墙一词形象地比喻一个人在两个对立的立场中徘徊不定,无法做出明确的选择或表态。这种犹豫不决的行为往往被视为缺乏原则和坚定性格的表现。
  • 使用场景
    骑墙常常用于描述一个人在两个对立的观点或立场之间徘徊不定的情况。例如,在政治或社会问题上,如果一个人不敢明确表态或选择立场,就可以说他在骑墙。
  • 故事起源
    骑墙一词最早出现在中国古代的《庄子》一书中。其中有一则寓言故事,讲述了一只鸟在两个树林之间徘徊不定,最终没有选择,结果饿死了。这个故事通过鸟的行为形象地比喻了人在两个立场之间犹豫不决的后果。
  • 成语结构
    骑墙是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骑”表示人骑在墙上,而“墙”则代表着两个对立的立场或观点。
  • 例句
    1. 他在这个问题上一直骑墙,不敢明确表态。2. 在重要的决策中,我们不能骑墙,需要有明确的立场和决断力。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人骑在高墙上,左右摇摆不定,无法下定决心。
  • 延伸学习
    你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立场选择和决断力相关的成语,例如“坐而论道”和“拍案而起”。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们在游戏选择上总是骑墙,不知道要玩什么。2. 中学生:我朋友在这个问题上一直骑墙,不敢表达自己的观点。3. 大学生:在辩论赛中,他们的队伍骑墙,没有明确支持哪一方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