呜唈
wū yì
  • 拼 音:wū yì
  • 注 音:ㄨ ㄧˋ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亦作“ 呜邑 ”。亦作“ 呜悒 ”。1.因悲哀、愤懑而抑郁气塞。《东观汉记·梁竦传》:“彼 仲尼 之佐 鲁 兮,先严断而后弘衍。虽离谗以呜唈兮,卒暴诛於两观。”按,《后汉书·梁竦传》“乃作《悼骚赋》” 李贤 注引此文作“呜邑”。《南史·谢朓传》:“皋壤摇落,对之惆悵,歧路东西,或以呜唈。”按,《南齐书·谢朓传》作“呜悒”。 宋 王安石 《韩持国从富并州辟》诗:“子材宜用世,谈者为呜唈。”
    (2).形容声音低沉凄切。 清 陈维崧 《春夏两相期·王家营客店排闷》词:“莫管今宵茅店荒凉,鷄声呜邑。”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十:“﹝ 碧梧 诗﹞可怜一片清溪水,犹向门前呜邑流。” 郭沫若 《女神·凤凰涅槃》:“伸头我问海,海正扬声而呜唈。”

  • 基本含义
    形容声音凄厉、悲伤。
  • 详细解释
    呜唈是一个形容词,用来形容声音悲伤凄厉的样子。通常用来形容人们因为失去亲人、遭受打击或者遭遇不幸时发出的哀叹声或悲鸣声。
  • 使用场景
    呜唈常常用于描述悲伤的情绪,可以用来形容人们在丧失亲人、遭受打击或遭遇不幸时的悲痛之声。也可以用来形容动物或其他事物发出的凄厉的声音。
  • 故事起源
    《诗经·秦风·蒹葭》中有句“忧心忡忡,载饥载渴,我戍未定,呜呈咸丧。”其中的“呜呈”就是呜唈的意思。这个词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战争时期,当时士兵在战场上失去亲人或遭受打击时会发出凄厉的哀叹声,从而形成了这个成语。
  • 成语结构
    呜唈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没有特定的结构。
  • 例句
    1. 他听到噩耗后,不禁发出了一声呜唈。2. 整个村庄都被她哀伤的呜唈声所笼罩。3. 风雨中的呜唈声让人心生悲凉。
  • 记忆技巧
    可以将“呜唈”与悲伤的声音联系起来,想象一个人在失去亲人或遭受打击时发出凄厉的哀叹声,从而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悲伤情绪相关的成语,如“泪如雨下”、“哀鸿遍野”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听到小狗受伤的呜唈声,我心里非常难过。2. 初中生:她的呜唈声让人感到无比的悲痛,仿佛整个世界都变得沉重起来。3. 高中生:当他得知自己没有通过考试时,他发出了一声哀伤的呜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