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宪书
shí xiàn shū
  • 拼 音:shí xiàn shū
  • 注 音:ㄕㄧˊ ㄒㄧㄢˋ ㄕㄨ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即时宪历。 清 代因避 高宗弘历 讳,改称“时宪书”。《清史稿·时宪志一》:“今节气之日时刻分与太阳出入昼夜时刻,俱照道里远近推算,请刊入《时宪书》。”《红楼梦》第六二回:“酒面要一句古文,一句旧诗,一句骨牌名,一句曲牌名,还要一句《时宪书》上有的话:共总成一句话。”参见“ 时宪历 ”。

  • 基本含义
    指适时的法令和宪章。
  • 详细解释
    时宪书是由“时”、“宪”和“书”三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时”表示时间,“宪”表示宪法或法律,“书”表示书籍。时宪书的基本含义是指适时的法令和宪章,即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并施行的法律文件。
  • 使用场景
    时宪书多用于形容制定的法律或宪章具有时效性和适用性。可以用来形容政府根据时代的变化制定的法律,或者指适时修改的宪法。
  • 故事起源
    《汉书·律历志》记载了一个故事,说汉武帝时期,有一位名叫李庆的大臣,他为人正直,善于制定法律,深受武帝的赏识。一次,汉武帝病重,李庆听说后立刻写了一本宪法书,以便武帝在临终前签署。这本宪法书便被称为“时宪书”。
  • 成语结构
    时宪书的结构比较简单,由三个字组成,分别是“时”、“宪”和“书”。
  • 例句
    1. 政府根据时代的变化制定了一部时宪书,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2. 这部宪法是一部具有时宪书特点的法律文件,能够灵活应对社会变化。
  • 记忆技巧
    可以将“时宪书”分解为“时”、“宪”和“书”三个部分,分别记忆它们的含义。同时,可以联想李庆制定宪法的故事,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意义和起源。
  •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中国历史中的法律和宪法发展,了解不同时期的宪法和法律制定过程,以及其对社会的影响。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告诉我们,宪法是一本规定国家法律的时宪书。2. 初中生:我们学习了中国的宪法,它是一部具有时宪书特点的法律文件。3. 高中生:政府根据时代的变化制定的时宪书,为社会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4. 大学生:研究宪法是了解一国法律制度的重要途径,它是一部具有时宪书特点的法律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