骚雅
sāo yǎ
  • 拼 音:sāo yǎ
  • 注 音:ㄙㄠ ㄧㄚˇ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1).《离骚》与《诗经》中《大雅》、《小雅》的并称。借指由《诗经》和《离骚》所奠定的古诗优秀风格和传统。 唐 杜甫 《陈拾遗故宅》诗:“有才继骚雅,哲匠不比肩。” 宋 胡仔 《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六一居士下》:“余尝谓二 李 之诗,词格骚雅,真可压倒 元 白 。” 清 张锡祚 《寒食日感旧述怀用昌黎寒食出游韵》:“忆昔 横山 有遗老,海内独司骚雅柄。”
    (2).指诗文之才。 南唐 李中 《离亭前思有寄》诗:“若无骚雅分,何计达相思。” 宋 曾巩 《鹊山亭》诗:“ 少陵 骚雅今谁和? 东海 风流世谩传。”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杜甫》:“观 李 杜 二公……骚雅之妙,双振当时。兼众善於无今,集大成於往作。”
    (3).风流儒雅。 清 陈确 《朴庵叔晚过小话两和来韵》:“骚雅不慙 唐 进士,迂狂全类 宋 诸生。”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黄英》:“少年自言:‘ 陶 姓。’谈言骚雅。”

  • 基本含义
    形容文学作品或言辞既有骚气,又有雅致。
  • 详细解释
    骚,指古代诗人屈原的作品《离骚》,代表了骚气的意味;雅,指古代文人的作品,代表了雅致的意味。骚雅的成语形容文学作品或言辞既有骚气,又有雅致,表达了一种独特的文学风格。
  • 使用场景
    通常用于文学评论或描述文学作品,形容其既有激情澎湃的骚气,又有高雅精致的表达方式。
  • 故事起源
    《离骚》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作品之一,由屈原创作于战国时期。屈原以其独特的创作风格和深邃的思想内容,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骚雅一词由此而来,形容了屈原作品的独特魅力。
  • 成语结构
    骚雅属于形容词短语,由形容词“骚”和“雅”组成。
  • 例句
    1. 这篇文章既有骚气的激情,又有雅致的修辞,真是一篇骚雅之作。2. 他的诗歌作品始终保持着骚雅的风格,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 记忆技巧
    可以将骚雅的发音联想为“扫牙”,扫除牙齿上的骚气,留下雅致的光泽。
  • 延伸学习
    可以学习更多古代文学作品,了解不同作家的创作风格,进一步理解骚雅的含义和用法。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这幅画画得真骚雅,我也想学会这样画。2. 初中生:这首诗既有骚气的激情,又有雅致的表达,让我深受启发。3. 高中生:这篇文章的骚雅之处在于它独特的思想和精致的语言表达。4. 大学生:他的音乐作品融合了骚气和雅致,展现了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