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病
  • 拼 音:
  • 注 音: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微博病 - 简介

    微博病是指经常使用微博的人的不由自主的习惯。这些习惯让他成为微博的奴隶,每天为了微博而生活。

    微博病 - 病症

    微博单相思

    病状:从每天早晨起床的那一刻就陆陆续续地发布微博,每天能发10多条,早晨七点开车堵了,会发微博抱怨一下;工作闲暇之余拍几张自恋照秀一下自己;转发几条冷笑话;转发名人某句话;午休后突发奇想,想吃某种零食了;连上厕所看到小广告都要拍下来……拥有数千名粉丝也是辛苦所得。因为有很多朋友关注,所以就有了发的动力。不过,有时候,如果发的消息没有人转发或者评论,又会觉得很沮丧……

    专家号脉:写一条很好的“推”或者更新了你的Facebook状态会让你情绪不错,但是如果没有任何人回复、响应或者转发,你的好情绪会消失的。这种无响应的微博之爱,或者可以说是孤芳自赏,就像是你周五的晚上守在电话机旁,等待着你的男朋友或女朋友打电话给你。现在,你就在微博上不停地刷新界面,哀叹“为什么没人理我?”这种情绪只能被它的对立面所抵消,这种对立的情绪通常是“有人转发我的消息了!他们喜欢我!他们真的喜欢我!”

    更新强迫症

    病状:自建博以来,网友“bingo200”每天平均浏览微博的时间就超过了10小时,成了名副其实的“微博控”。甚至在乘车、开会时都在用手机关注微博,不断刷屏、对于遗漏信息的焦虑深到不惜花费数小时来浏览,认为这里面一定有几条非常有用的、不容忽视的信息。

    专家号脉:为了发现每个人在说什么做什么,你会持续地检查微博中的新鲜事。并且,你会上下翻页到你上一次检查的新鲜事,以保证你没有错过什么重要的消息。 比如,当你的鼠标放在了页面的底部,你会有一种强烈的意识去向上滚动页面,查看最新的动态。

    话语权控制欲

    病状:“每天有空就上微博那当然是必须的,如果不去的话,就会错过很多朋友们的话题,现在微博就是大家的交流中心,”网友“七里悠扬”说,像某某的搞笑照片、搞笑语录,总会成为话题焦点。“现在就连单位有什么小道消息,业内有什么八卦,也是在微博上流传,你说不上多out?”

    专家号脉:用户通常都持续登录,并不是因为想要告诉朋友他们在哪,而是为了保护自己在某一地盘上的话语权地位不被他人取代。同时,对于那些没有成为信息掌控者的用户,他们也会努力去从现任的信息掌控者手中夺取这一称号。如果你因为经常忘记登录微博而让自己没有机会成为你所在的办公室或者咖啡馆的信息掌控者,沮丧感将随之而来。

    惯性评论刹不住

    病状:“在微博也不想暴露太多隐私,更不大涉及工作,怕引起不必要的麻烦,毕竟加关注的有好多同事,”网友“天天乐呵”说,转别人的帖子并评论,成了不用动太多脑筋的选择。“有时候就是出于一种惯性,罗志祥抱了一只可爱的小狗拍了照片,就是上去评价一句,好可爱啊,诸如此类……”

    专家号脉:你感觉有义务去对于其他人的状态更新、微博或者博客添加一些毫无意义的评论,比如 “我同意!”“我喜欢!”你这么做,只是为了让别人感觉到你关心他们,或者你在寻求别人对你的关注。这种心理状态的受害者通常是青少年,但也发现了来自更年长用户的案例。这些受害用户快速地追踪并评论其他人的几乎所有的信息。最严重的受害者甚至会评论那些与他们不相关的名人甚至组织的状态更新。

    重复信息厌烦症

    病状:有个同事发的一条微博给我印象很深,厌烦的情绪很深啊,“一上微博,全是某人的帖,转啊转的,或者说几句屁话。虽然我也喜说屁话和听朋友说屁话,但某些人的话不仅屁而且假,拿腔拿调让人讨厌。我很怀疑他不是一个人,或者他就是某个组织的代理,有专职秘书负责刷帖。看来有必要清理一批精神广告商了,我还乐颠颠自以为朋友多呢。”

    专家号脉:当你阅读某个朋友的更新状态或者“推”,并且你对于这些信息并不关心,从而没有任何响应或表达任何情感。并且,你可能对于这些无关信息产生怒气,不明白“为什么我要关心某某人是否晒伤了?”当然,大量的用户对无关信息产生厌烦的同时,也造成了他们朋友和follower的“微博单相思”。

    微博病 - 治疗

    1、远离微博,使用没有互联网功能的手机;

    2、经常出去运动,修养身心;

    3、请个微博管家,复制管理自己的微博,并汇报重要事件。

  • 基本含义
    指过度沉迷于微博或其他社交媒体而影响正常生活的现象。
  • 详细解释
    微博病是由中国的“微博”一词与“病”合成的成语。微博是一种社交媒体平台,人们可以在上面分享文字、图片、视频等内容。微博病形容那些过度沉迷于微博的人,以至于他们无法摆脱这种对社交媒体的依赖,进而影响到正常生活和工作。
  • 使用场景
    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那些整天沉迷于微博、忽视了现实生活的人。它可以用于讽刺、警示或提醒别人要注意社交媒体的使用。
  • 故事起源
    微博病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社交媒体的兴起。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多地使用微博等社交媒体平台。而一些人由于过度沉迷于微博,导致生活和工作受到影响,这种现象被形象地称为“微博病”。
  • 成语结构
    由两个词组成,分别是“微博”和“病”。
  • 例句
    1. 他整天只顾着刷微博,已经得了严重的微博病。2. 这位明星因为微博病而频繁发布无关紧要的动态,引起了公众的不满。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将微博病与过度沉迷于社交媒体的现象联系起来,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人整天低头刷微博,就像是被微博所“感染”了一样,形成了一种“病”。
  • 延伸学习
    了解更多关于社交媒体的使用和沉迷的问题,以及如何合理利用社交媒体平台。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每天晚上都刷微博到很晚,一定得了微博病。2. 初中生:有些同学上课都在看微博,真是微博病。3. 高中生:他因为沉迷微博,成绩下降了,真的是得了微博病。4. 大学生:我室友整天刷微博,已经沉迷了,真是微博病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