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厢
sì xiāng
  • 拼 音:sì xiāng
  • 注 音:ㄙㄧˋ ㄒㄧㄤ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1).古军队编制名。《魏书·太宗纪》:“秋七月己巳朔,东巡。置四厢大将。”《宋史·职官志六》:“军职大者凡八等……次有捧日、天武四厢都指挥使,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秩秩有序,若登第然。”《宋史·职官志六》:“ 淳熙 以后,四厢之职多虚。”
    (2).朝会奏乐之地。《宋书·礼志四》:“謁者引护当拜者入就拜位。四厢乐作。”《南齐书·乐志》:“右一曲,皇帝当阳,四厢奏。皇帝入变服,四厢并奏前二曲。”《隋书·音乐志上》:“著 晋 、 宋 史者,皆言 太元 、 元嘉 四年,四厢金石大备。今检乐府,止有黄钟、姑洗、蕤宾、太簇四格而已。六律不具,何谓四厢?”
    (3).四周。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种瓜》:“其瓜蔓本底,皆令土下四厢高。微雨时,得停水。” 唐 张籍 《学仙》诗:“先生坐中堂,弟子跪四厢。”
    (4). 宋 时京城附近的居民管理区。《文献通考·职官十七》:“﹝ 宋 ﹞ 熙寧 三年五月,詔以京朝官,曾歷通判知县者四人,分治京城四厢,凡民有鬭讼,事轻者得以决遣。”《文献通考·职官十七》:“ 元祐 四年,知 开封 谢景温 ,请於新城内外左右置二厢,通为四厢。”

  • 基本含义
    指一个人的思维、见解、眼界等狭窄、固执。
  • 详细解释
    四厢的字面意思是指四个房间,引申为一个人的思维、见解、眼界等狭窄、固执。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一个人思维僵化,不愿意接受新的观点或改变自己的看法。
  • 使用场景
    四厢一词常常用于描述某人思维狭窄、固执己见的情况。可以用来批评那些对待问题态度固执、不愿意接受新观点的人。
  • 故事起源
    传说古代有个人家里只有四个房间,他从小生活在这个狭小的环境中,没有接触到外面的世界。因此,他的思维、见解都变得非常狭隘。后来,这个故事就被用来形容一个人的思维狭窄、固执。
  • 成语结构
    四厢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没有特殊的结构。
  • 例句
    1. 他一直生活在自己的小世界里,从不接受别人的意见,真是个四厢之人。2. 这个老师的思维真是四厢固执,对学生的意见从不听取。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联想四个房间里面只有一个人,表示他的思维非常狭隘、固执。
  • 延伸学习
    可以学习其他与思维开放、接受新观点相关的成语,如“开卷有益”、“一叶障目”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从小就生活在一个小村庄,没见过外面的世界,真是个四厢之人。2. 初中生:有些同学对待问题非常固执,不愿意接受新的观点,真是四厢之人。3. 高中生:他一直生活在自己的小圈子里,对外界的东西没有接触,所以变成了一个四厢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