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章
shàng zhāng
  • 拼 音:shàng zhāng
  • 注 音:ㄕㄤˋ ㄓㄤ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十干中“庚”的别称,用以纪年。《尔雅·释天》:“﹝ 太岁 ﹞在庚曰上章。” 隋 许善心 《神雀颂》:“岁次上章,律谐大吕,玄枵会节,玄英统时。” 清 钱谦益 《闻母邹太君七十序》:“谨书之以为序。时上章困敦十一月初五日。” 鲁迅 《祭书神文》序:“上章困敦之岁, 贾子 祭诗之夕, 会稽 戛剑生 等谨以寒泉冷华,祀书神长恩,而缀之以俚词。”
    (1).向皇帝上书。《后汉书·百官志二》:“﹝公车司马令﹞掌宫南闕门,凡吏民上章,四方贡献,及徵诣公车者。” 宋 周密 《齐东野语·赵伯美》:“ 伯美 为 湖南 宪, 牟濚 叔清 知 衡阳 ,行移之间,微有牴牾, 伯美 遂上章劾 叔清 。” 元 刘祁 《归潜志》卷四:“时丞相 朮虎高琪 擅权,变乱祖宗法度,公上章劾之。”
    (2).道士上表求神。《晋书·王献之传》:“ 献之 遇疾,家人为上章,道家法应首过,问其有何得失。”《隋书·经籍志四》:“又有诸消灾度厄之法,依阴阳五行数术,推人年命书之,如章表之仪,并具贄币,烧香陈读。云奏上天曹,请为除厄,谓之上章。”

  • 基本含义
    指上一章、上一节或上一个部分。
  • 详细解释
    上章是一个用于指代上一章、上一节或上一个部分的成语。它表示在阅读或学习过程中,引用或讨论前面的内容或部分。这个成语可以用于书面语和口语中。
  • 使用场景
    上章常常用于学术领域、教育场合或者讨论文献、书籍、文章等内容时。它可以用来引用前文的观点、结论、理论或故事情节,以便更好地理解、讨论或分析当前的主题。
  • 故事起源
    上章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明代杨慎的《史记正义》中。它起源于古代写文章或读书时的习惯,人们在引用前文内容时会说“上章”来表示引用的是前一章节的内容。
  • 成语结构
    上章是一个由“上”和“章”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上”表示上面、前面的意思,“章”表示文章、书籍中的一节或一章。两个字结合起来,表示引用前文的内容。
  • 例句
    1. 学生们在讨论作文时,经常会说:“上章我们谈到了……”2. 老师在上课时会提醒学生:“请大家回顾一下上章的内容。”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将“上章”与“上一章节”或“前面的内容”联想在一起来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可以想象自己在读书或写文章时,需要引用前文的内容,所以要说“上章”。
  •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类似含义的成语,如“下章”。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幼儿园学生:老师,上章我们学过的是红色的苹果。2. 小学生:上章我们讲了地球的自转和公转。3. 初中生:上章的实验结果表明,酸性溶液会转红。4. 高中生:上章我们讨论了社会发展对环境的影响,这一章我们来探讨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