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平
shàng píng
  • 拼 音:shàng píng
  • 注 音:ㄕㄤˋ ㄆㄧㄥˊ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1).旧时书牍中遇尊称之词时,另行抬写,与上行齐平,谓之上平。《三国志·魏志·陈留王奂传》:“凡詔命、制书、奏事、上书诸称 燕王 者,可皆上平。”
    (2).《切韵》、《广韵》、《集韵》等韵书,因平声字多,分为上、下两卷,称上卷为上平,称下卷为下平。 元 熊忠 《古今韵会举要·凡例》:“旧韵上平、下平、上、去、入五声,凡二百六韵,今依《平水韵》併通用之韵,为一百七韵。”
    (3).汉语平声字的声调分为阴平和阳平两种。称阴平为上平,阳平为下平。

  • 基本含义
    指人的品行或行为端正,不偏不倚,平和稳定。
  • 详细解释
    上平是由“上”和“平”两个字组成的成语。上平的意思是指一个人的品行或行为端正,不偏不倚,平和稳定。这个成语强调了人们应该保持平衡和稳定的态度,不偏不倚地对待事物,不过分偏向一方。
  • 使用场景
    上平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做事公正、不偏袒任何一方,保持中立的态度。它也可以用来告诫人们在处理问题时要保持冷静、不偏不倚,不被感情所左右。
  • 故事起源
    关于上平的故事并不多见,但这个成语的含义和用法在中国文化中非常常见。这个成语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追求中庸之道和平衡的思想。
  • 成语结构
    上平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四声成语。
  • 例句
    1. 他在处理纠纷时总是保持上平的态度,不偏不倚。2. 在面对困难时,我们要保持上平的心态,不被情绪所左右。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上平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人站在两座高山之间,保持平衡的姿势,表示他的品行和行为都是平和稳定的。
  • 延伸学习
    如果你对成语感兴趣,可以继续学习其他有关中庸之道和平衡的成语,例如“中庸之道”、“平衡自如”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小学生:我喜欢上平的老师,他总是公正地对待我们。初中生:在家庭纠纷中,我们应该保持上平的态度,不偏袒任何一方。高中生:在辩论赛中,我们要保持上平的思维,不被情绪所左右。大学生:作为学生干部,我们应该保持上平的行为,不偏袒任何一个社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