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存若亡
  • 拼 音:
  • 注 音:
  • 繁体字:
  • 详细解释
  • 词语解释
    ruò cún ruò wáng ㄖㄨㄛˋ ㄘㄨㄣˊ ㄖㄨㄛˋ ㄨㄤˊ

    若存若亡 

    有时记在心里,有时则忘记掉。《老子》:“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后用以形容若有若无,难以捉摸。 汉 马融 《长笛赋》:“微风纤妙,若存若亡。” 晋 干宝 《搜神记》卷一:“ 超 当其梦也,精爽感悟,嘉其美异,非常人之容,觉寤钦想,若存若亡。” 明 李贽 《史纲评要·三皇五帝纪·人皇氏》:“后世人天路隔,心量浅隘,上世之事,若存若亡矣。”

  • 基本含义
    指事物存在与否不确定,或者形势临界,即将发生逆转。
  • 详细解释
    若存若亡是一个由两个相对的词语组成的成语,若指的是“如果”,存指的是“存在”,亡指的是“消失”或“丧失”。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事物的存在或情况的发展不确定,可能会有逆转的情况。
  • 使用场景
    若存若亡常用于描述某种情况或状态的变化不确定,或者形势临界,即将发生逆转的情况。可以用来描述一个人的命运、国家的前途、企业的发展等等。
  • 故事起源
    若存若亡的故事起源于《左传》。公元前543年,晋国的国君重耳因为受到贵族的排挤,被迫流亡在外。在流亡期间,重耳接受了一位叫做范雎的智者的帮助,范雎劝说重耳要想重回晋国,就必须先让自己的命运处于“若存若亡”的边缘,即在被人们遗忘的边缘。重耳照办后,果然在晋国的贵族们忘记了他的存在,最终成功地重回晋国并成为了晋国的国君。
  • 成语结构
    成语若存若亡由两个相对的词语组成,形式为“若...若...”。
  • 例句
    1. 他的病情一直若存若亡,医生都束手无策了。2. 这家公司的前途不明朗,处于若存若亡的边缘。3. 在比赛的最后关头,他以若存若亡的决心逆袭成功。
  • 记忆技巧
    可以将“若存若亡”拆分成两部分记忆。若存表示“如果存在”,若亡表示“如果消失”,通过对比记忆两个相对的词语,帮助记忆成语的含义。
  • 延伸学习
    若存若亡是一个常用的成语,学习者可以通过阅读相关的故事和例句来加深理解。同时,还可以学习其他类似含义的成语,如“岌岌可危”、“存亡未卜”等,扩大自己的成语储备。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的小猫生病了,现在的情况是若存若亡,我很担心它。2. 初中生:这场比赛我们的队伍一度落后,但是最后我们以若存若亡的努力逆袭成功了。3. 高中生:这个国家的经济形势目前是若存若亡,政府需要采取措施来稳定局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