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寄译鞮
xiàng jì yì dī
  • 拼 音:xiàng jì yì dī
  • 注 音:ㄒㄧㄤˋ ㄐㄧˋ ㄧˋ ㄉㄧ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礼记·王制》:“五方之民,言语不通,嗜欲不同。达其志,通其欲,东方曰寄,南方曰象,西方曰狄鞮,北方曰译。”后称翻译为“象寄译鞮”。《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论外人谋我教育权之可危》:“往者总署之设‘同文舘’也,生徒数百计,虽无奇材异能,足任外交,然以供象寄译鞮之职,则固绰有餘裕。”亦省称“ 象寄 ”、“ 象鞮 ”。 清 黄遵宪 《寄怀左子兴领事》诗:“头衔南岛蛮夷长,手笔西方象寄书。” 严复 《译<天演论>例言》:“海通以来,象寄之才,随地多有。” 梁启超 《<适可斋记言行>序》:“所见所闻,其象鞮之流,往往学此为衣食计,无通识,无远志。”

  • 基本含义
    比喻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
  • 详细解释
    象:形象;寄:寄托;译:表达;鞮:鞍前马后的皮带。形容言辞生动、富有感染力。
  • 使用场景
    常用于描述文章、演讲或表达方式等具有生动形象、感染力强的情况。
  • 故事起源
    相传这个成语源于《庄子·逍遥游》中的一则寓言故事。故事讲述了一个人去找一个会说话的鹿,但是鹿不愿意与他交谈。后来,他遇到了一个会说话的马,马告诉他鹿不愿意与他交谈的原因是因为他的言辞不够生动、感染力不够。于是,他回去改进了自己的表达方式,再次去找鹿,最终成功与鹿交流。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想与他人交流顺畅,我们需要用生动、有感染力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
  • 成语结构
    主语+ 动词+ 宾语+ 定语
  • 例句
    1. 他的演讲非常象寄译鞮,让人印象深刻。2. 这篇文章的描写非常象寄译鞮,让人感同身受。
  • 记忆技巧
    可以将成语“象寄译鞮”与“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联系起来,形象地想象一只鹿在前面,马在后面,用皮带将它们连在一起,表示言辞生动、感染力强。
  •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形容言辞生动、富有感染力的成语,如“形影相吊”、“声情并茂”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幼儿园学生:老师讲故事的时候,他的声音非常象寄译鞮,我们都被吸引住了。2. 小学生:我喜欢读那本书,里面的描写非常象寄译鞮,我能够想象出故事中的场景。3. 初中生:他的演讲非常象寄译鞮,每个人听了都被他的观点所感动。4. 高中生:这篇文章的描写非常象寄译鞮,通过作者的文字,我仿佛亲眼见到了那个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