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注
yǐn zhù
  • 拼 音:yǐn zhù
  • 注 音:ㄧㄣˇ ㄓㄨˋ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1).注录官籍。 唐 刘肃 《大唐新语·举贤》:“及 济 领吏部, 处约 以 瀛州 判佐参选。引注之次, 济 遽索笔,曰:‘如志,如志。’注通事舍人。” 宋 赵与时 《宾退录》卷四:“一人曰:‘我等官职总由此老翁。’一人曰:‘总由天上。’……明日引注,由老翁者被放,由天上者得留。”
    (2).引用本事或其他著作作注释。 清 陈婉俊 《<唐诗三百首>凡例》:“是编引注之义有二,即引本事以证之者为正注,至寻源遡流博采他书以相证者为互注。”
    (3).引水灌入。《宋史·律历志二》:“漏刻……其制有铜壶、水称、渴乌……之属。壶以贮水,乌以引注。”

  • 基本含义
    引用他人的话语或名言作为证据或支持。
  • 详细解释
    引注是指在文章或演讲中引用他人的话语或名言作为证据或支持。通过引用他人的观点,可以增加说服力,使自己的观点更加可信。
  • 使用场景
    引注常常出现在学术论文、辩论演讲、新闻报道等正式场合中。在这些场合中,引注可以用来支持自己的观点,证明自己的观点有依据,并且显示自己对相关研究和文献的了解。
  • 故事起源
    引注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文化传统。在古代,人们往往通过引用圣贤先哲的话语来支持自己的观点。这些圣贤先哲的言论被视为智慧的结晶,通过引用他们的话语,可以显示自己对智慧的尊重和理解。
  • 成语结构
    引注是一个动宾结构的成语,由“引”和“注”两个字组成。其中,“引”表示引用,引证;“注”表示注释,解释。
  • 例句
    1. 在他的演讲中,他引注了许多著名学者的观点,使得他的演讲更有说服力。2. 这篇论文引注了大量的研究成果,说明作者对该领域有深入的了解。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将“引注”与“引用注释”进行联想来记忆这个成语。同时,可以尝试用一些实际例子来理解和运用这个成语,加深记忆。
  • 延伸学习
    学习更多关于引注的例子和使用方法,可以阅读相关的学术论文、辩论演讲和新闻报道。此外,可以学习如何正确引注,包括如何标注引注的来源和格式。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说,写作要引注别人的话,才能让文章更有说服力。2. 初中生:我在写作文的时候,引注了一位著名作家的名言来支持我的观点。3. 高中生:在我的研究论文中,我引注了多位专家的研究结果,以证明我的观点的可靠性。4. 大学生:在我的毕业论文中,我引注了大量的学术资料,以支持我的研究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