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棱首
mó léng shǒu
  • 拼 音:mó léng shǒu
  • 注 音:ㄇㄛˊ ㄌㄥˊ ㄕㄡˇ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亦作“ 模稜手 ”。谓遇事不置可否,处世圆滑的人。 宋 马永易 《实宾录》卷三:“ 唐 苏味道 为相,恃名位,尝谓人曰:‘模稜持多端可也。’故世号模稜首。” 元 李行道 《灰阑记》第二折:“可恶这 郑州 百姓,欺侮我罢软,与我起个绰号,都叫我做模稜手。”

  • 基本含义
    形容言辞含糊不清,模棱两可,不明确。
  • 详细解释
    模棱首是一个形容词词组,用来形容人的言辞或行为含糊不清,不明确。这个成语源于《史记·项羽本纪》:“项羽乃使人以数百金为王者粮食,郢中多诛其使者。乃发兵攻郢,获项籍,项籍首级至,乃止。”意思是项羽派人送去了大量金钱作为粮食,但郢城中却多次处决了送信使者。于是项羽发动军队攻打郢城,最终俘获了项籍,送来项籍的首级,才停止了进攻。这个故事中的“首”指的是项籍的首级,而“模棱”则是形容当时郢城的人们的言辞和行为含糊不清,不明确。
  • 使用场景
    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人的言辞或行为含糊不清,不明确。比如,当一个人在回答问题时故意模棱两可,不直接回答问题,你可以用“模棱首”来形容他的回答。
  • 故事起源
    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历史上的项羽和项籍之间的战争。项羽派人送去大量金钱作为粮食,但郢城中却多次处决了送信使者。于是项羽发动军队攻打郢城,最终俘获了项籍,送来项籍的首级,才停止了进攻。这个故事中的“首”指的是项籍的首级,而“模棱”则是形容当时郢城的人们的言辞和行为含糊不清,不明确。
  • 成语结构
    这个成语由三个汉字组成,分别是“模”、“棱”和“首”。
  • 例句
    1. 他的回答总是模棱首,让人摸不清他的真实意图。2. 这篇文章的论点模棱首,缺乏明确的立场。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将“模棱首”与一个含糊不清的形象联系起来,比如一片模糊的云雾。这样,当你想起成语“模棱首”时,就会想到云雾一样的含糊不清的言辞和行为。
  • 延伸学习
    你可以学习更多与言辞和行为相关的成语,比如“含糊其辞”、“模棱两可”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的回答像模棱首一样,让我摸不清他到底想说什么。2. 初中生:老师的解释模棱首,我们都不明白这个问题的答案。3. 高中生:政客们常常在演讲中模棱首,以避免对敏感问题做出明确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