窃钟掩耳
  • 拼 音:
  • 注 音:
  • 繁体字:
  • 详细解释
  • 词语解释
    qiè zhōng yǎn ěr ㄑㄧㄝ ˋ ㄓㄨㄙ ㄧㄢˇ ㄦˇ

    窃钟掩耳(竊鐘掩耳) 

    亦作“ 窃鐘掩耳 ”。《吕氏春秋·自知》:“百姓有得锺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况然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揜其耳。”后因以喻自欺欺人。《晋书·宣帝纪》:“亦犹窃鐘掩耳,以众人为不闻;鋭意盗金,谓市中为莫覩。”《通志·总序》:“后世众手修书,道傍筑室;掠人之文,窃钟掩耳。”参见“ 掩耳盗鐘 ”。

    见“ 窃钟掩耳 ”。

  • 基本含义
    窃取了钟声却掩住了耳朵,比喻故意掩盖真相、不愿意听取别人的意见或批评。
  • 详细解释
    窃钟掩耳这个成语源自《战国策·楚策四》。据说楚国有个人擅长制造钟,他偷了钟声的秘密,但为了不被人发现,他掩住了自己的耳朵。窃钟掩耳成了这个人的代名词,后来用来形容故意掩盖真相,不愿意听取别人的意见或批评。
  • 使用场景
    窃钟掩耳这个成语可以用于形容那些不愿意听取别人意见或批评的人。比如,当某人明明知道自己做错了事情,但却故意掩盖真相,不愿意听取别人的建议时,可以用窃钟掩耳来形容这种情况。
  • 故事起源
    窃钟掩耳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战国时期的楚国。楚国有个人非常擅长制造钟,他掌握了钟声的秘密,但为了不被人发现,他在制作钟的过程中掩住了自己的耳朵。这个人后来成了窃钟掩耳的代名词,用来形容那些故意掩盖真相、不愿意听取别人意见或批评的人。
  • 成语结构
    窃钟掩耳是一个四字成语,由两个动词和两个名词组成。
  • 例句
    1. 他明明知道自己错了,却窃钟掩耳,不愿意面对现实。2. 她总是窃钟掩耳,不愿意听取他人的建议。
  • 记忆技巧
    可以将窃钟掩耳这个成语与故事起源联系起来,想象那个人制造钟的时候掩住耳朵的情景,以此来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窃钟掩耳相似的成语,比如“掩耳盗铃”、“掩耳偷铃”等,以扩大词汇量和理解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考试作弊了,却窃钟掩耳,不承认自己的错误。2. 初中生:老师批评了他的作文,但他窃钟掩耳,没有改正错误。3. 高中生:他明明知道自己的决策有问题,却窃钟掩耳,不听取别人的建议。4. 大学生:他工作中犯了错误,但窃钟掩耳,拒绝接受同事的批评和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