厘定
lí dìng
  • 拼 音:lí dìng
  • 注 音:ㄌㄧˊ ㄉㄧㄥˋ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 厘定 lídìng
    [collate and stipulate (rules and regulations,etc.)] 修改订立
    各种校规有待厘定

  • 详细解释

    整顿规定。 严复 《论教育书》:“俟十年以往,閲歷稍深,定论渐出,厘而定之,当未为晚。”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荆宜施鹤光复记·光复文献附录》:“现在大局粗定,餉项一层,应请厘定遵行。” 罗正纬 《滦州革命先烈事略·张绍曾》:“五年任陆军训练总监,厘定军事教育计画。”
    整理制定。《新唐书·礼乐志十一》:“ 张文收 以为《十二和》之制未备,乃詔有司釐定。”《清史稿·礼志六》:“﹝ 乾隆 ﹞十年,釐定祠位,前殿正中祀 怡贤亲王 ,后室诸臣合一龕。” 胡适 《<红楼梦>考证》:“至其原文,未敢臆改。俟再得善本,更为釐定。”

  • 基本含义
    确定、确立、决定一个事物的标准或界限。
  • 详细解释
    厘定是指通过仔细推敲、审查,确定或决定某个事物的标准或界限。它强调对细节的准确把握和精确的判断,通常用于表示确定某个事物的规范、标准或范围。
  • 使用场景
    厘定常用于描述法律、规章制度、标准、规范等方面的确定和决定。它也可以用于描述对某个问题或情况进行细致研究和分析后的最终结论。
  • 故事起源
    厘定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左传·昭公十七年》一文中。当时,齐国的国君昭公命令宰相晏婴厘定国家的土地边界。晏婴通过精确测量和详细分析,最终确定了齐国的土地边界。这个故事成为了厘定这个成语的起源。
  • 成语结构
    这个成语由“厘”和“定”两个字组成。其中,“厘”是一个计量单位,表示精确的度量;“定”表示确定或决定。
  • 例句
    1. 为了保证公平竞争,我们需要厘定明确的规则和标准。2. 这个问题需要经过仔细研究和讨论,然后再厘定最终的解决方案。
  • 记忆技巧
    可以联想“厘定”这个成语中的“厘”字,它与“里”字发音相近。可以想象在厘定事物的过程中,需要走进事物的“里面”,仔细观察和测量,最终确定事物的标准或界限。
  •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相关的成语,如“确立”、“决定”等,以扩展对相关概念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厘定了我们每天要读多少页书。2. 初中生:为了保证比赛的公正,裁判员需要厘定明确的比赛规则。3. 高中生:政府需要厘定合理的政策来促进经济发展。4. 大学生:研究人员通过实验和数据分析,厘定了新药的安全标准。希望这个学习指南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厘定”这个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