窥图
kuī tú
  • 拼 音:kuī tú
  • 注 音:ㄎㄨㄟ ㄊㄨˊ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犹阴谋。《旧五代史·唐书·明宗纪》:“时议皆以为 安重诲 方弄国权, 从荣 诸王敬事不暇,独忌 从珂 威名,每於帝前屡言其短,巧作窥图,冀能倾陷。”
    闚圖:《汉书·刘歆传》:“ 歆 以 建平 元年改名 秀 ” 颜师古 注引 汉 应劭 曰:“《河图赤伏符》云‘ 刘秀 发兵捕不道,四夷云集龙鬭野,四七之际火为主’,故改名,几以趣也。”后以“闚图”谓暗中察看图谶,以谋不轨。《后汉书·袁绍刘表传赞》:“ 绍 姿弘雅, 表 亦长者。称雄 河 外,擅强南 夏 。鱼儷 汉 舳,云屯 冀 马,闚图讯鼎,禋天类社。” 李贤 注:“闚图谓若 刘歆 图书改名 秀 。”

  • 基本含义
    暗中观察,窥探他人的秘密或隐私。
  • 详细解释
    窥图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窥意指偷窥、观察,图意指图画、图像。窥图的含义是指暗中观察或窥探他人的秘密或隐私。这个成语通常用来描述人们在不正当的情况下,试图获取他人的私人信息。
  • 使用场景
    窥图这个成语常常用来形容某人对他人的隐私进行暗中观察或窥探的行为。它可以用于描述一些不道德的行为,例如偷窥别人的通信内容、窃取他人的密码等。此外,窥图也可以用来形容人们在竞争中试图获取对手的商业机密或个人隐私。
  • 故事起源
    窥图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故事。相传,有一位名叫张良的智者,他在一次与刘邦的会面中,通过观察刘邦的面部表情和举止,窥探到了刘邦的真实意图。张良以此得知刘邦有意推翻暴君,于是决定辅助刘邦实现这个目标。因此,窥图成为了形容暗中观察和窥探他人意图的成语。
  • 成语结构
    窥图由两个汉字组成,窥和图。窥图的结构简洁明了,易于理解和记忆。
  • 例句
    1. 他总是喜欢窥图别人的隐私,这种行为是非常不道德的。2. 不要试图窥图他人的密码,这是违法的行为。
  • 记忆技巧
    记忆窥图这个成语可以通过以下技巧:1. 将窥图的两个汉字分别与“偷窥”和“图像”联系起来,帮助记忆其基本含义。2. 可以想象一个人偷偷地观察别人的图像,来联想窥图的含义。3. 可以将窥图与类似含义的成语进行对比记忆,例如窥豹一斑、窥视秘密等。
  • 延伸学习
    如果你对窥图这个成语感兴趣,可以进一步学习相关的成语和词语,例如窃听、偷窥等。这些词语都与窥图有着相似的含义,可以帮助你更深入地理解和运用窥图。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小明偷偷窥图同学的考试答案,这是不对的行为。2. 初中生:我发现有人在窥图我的手机,我立刻报告了老师。3. 高中生:他一直在窥图她的社交媒体账号,这是侵犯隐私的行为。4. 大学生:他们为了获取竞争对手的商业机密,不惜窥图对方的内部信息。5. 成年人:我们应该尊重他人的隐私,不要试图窥图他们的个人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