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昭
wén zhāo
  • 拼 音:wén zhāo
  • 注 音:ㄨㄣˊ ㄓㄠ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1).文德昭著。《国语·周语下》:“ 成王 能明文昭,能定武烈者也。”《文选·刘琨<答卢谌诗>》:“资忠履信,武烈文昭。” 李善 注:“ 汉武帝 赠故 朱崖 太守 董广 詔曰:‘伐叛柔服,文昭武烈。’ 曹植 令曰:‘相者文德昭,将者武功烈。’”
    (2).谓宗庙位次。 文王 之子为昭。《文选·颜延之<应诏宴曲水作诗>》:“昔在 文 昭,今惟 武 穆。” 李善 注:“言昔者在 高祖 之子为王,同於 文王 之昭,今帝之子为王,又同 武王 之穆……《汉书》 韦玄成 议曰:父为昭,子为穆,孙復为昭。昭穆,父子之迭号,千祀而一也。” 清 朱大韶 《实事求是斋经义·二叔辨》:“徧考经传诸子,无并 管 、 蔡 、 霍叔 为三叔者,至谓下文方列 文 昭,故不谓 管 蔡 ,説更无理。”参见“ 文昭武穆 ”。

  • 基本含义
    指文采显赫,才华出众。
  • 详细解释
    文昭是由“文”和“昭”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文”指文采,才华;“昭”指显赫,出众。文昭形容一个人的才华出众,文采斐然。
  • 使用场景
    文昭常用来形容人的才华出众,尤其是在文学、艺术等领域中。可以用来赞美作家、诗人、画家等具有出色才华的人。
  • 故事起源
    文昭这个成语的故事源于《左传·昭公十五年》。昭公是鲁国的君主,他非常重视才华出众的人。有一天,昭公听说有一个叫文子的人才华出众,于是命人去请他。文子来到昭公面前,昭公对他的才华赞不绝口,称他为“文昭”。从此,文昭成为形容才华出众的成语。
  • 成语结构
    文昭是一个形容词性的成语,由两个汉字组成,没有特定的词序。
  • 例句
    1. 他的文章真是文昭,读起来让人陶醉其中。2. 这位画家的作品真是文昭,每一幅都充满了艺术的魅力。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将“文昭”与“文采显赫,才华出众”这个解释联系起来记忆。另外,可以尝试用这个成语造句,加深记忆。
  •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了解其他形容才华出众的成语,如“文绉绉”、“文质彬彬”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的画真好看,画得真文昭。2. 初中生:她的演讲真是文昭,每个观众都被她的演讲技巧所吸引。3. 高中生:他的文章文采斐然,真是文昭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