咆哮式教育
  • 拼 音:
  • 注 音: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咆哮式教育,是指父母在教育子女是采取的一种大声呵斥式的教育方式,父母认为这种方式可以让孩子屈服自己的威严而好好学习,但这种方式并不可取,孩子面对咆哮式教育暂时会畏惧听话,但内心却产生一种反抗心理,不利于以后的成长。

    咆哮式教育 - 由来

    某网站论坛上的一篇中学生作文引出了“咆哮爸”这个概念。孩子在文章中写道:“父亲爱咆哮,母亲爱尖叫,他们总是不断对我发动进攻,目的只有一个:让我学习。”

    不少家长跟帖表示:这是时下十分流行的“咆哮”式教育,甚至还有家长组成“咆哮爸”联盟,因为他们信奉教子原则:不骂不成才,不打不成长,咆哮是一种严格的爱。

    咆哮式教育 - 现象

    在人们周围,经常能看见咆哮的父母:孩子不做作业,父母严令“还不赶快回房间”;孩子不愿意上补习班,家长便说“这事由不得你做主”等等。有的家长即使表面不咆哮,内心也是采用咆哮的高压手段,对孩子提出诸多要求。[1]

    咆哮式教育 - 观点

    有人会认为,咆哮式的教育方式可以逼出成功的孩子。毕竟孩子天性爱玩,需要父母的强制和逼迫给他们立规矩。

    另一种观点认为,咆哮式教育是过于“较劲”的教育方式,也会让另一些孩子崩溃。对于性格懦弱内向的孩子来说,咆哮会变成无形的压力,他们更需要的是安慰和鼓励。

    咆哮式教育 - 劣势

    咆哮式的教育可以一时震住孩子,但决不是教育的长久之计,因为它很少考虑孩子的感受。

    咆哮的爱也常会让孩子误解,父母的严格在他们看来变成了一种挑剔甚至刁难。

  • 基本含义
    指严厉、高声的教育方式,常常伴随着威胁和恐吓。
  • 详细解释
    咆哮式教育形容教育者以大声威吓、恐吓、严厉斥责的方式对待学生,以期望他们能够听从并改正错误。
  • 使用场景
    在家庭和学校中,家长和老师可能会采用咆哮式教育来教育孩子或学生,特别是在他们做错事或不听从指导时。
  • 故事起源
    咆哮式教育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的教育方式。在古代,许多老师和家长认为通过严厉斥责和恐吓来教育孩子可以让他们更加听从和守纪律。然而,随着教育观念的变化,现代教育更注重鼓励和引导,咆哮式教育逐渐不再被推崇。
  • 成语结构
    咆哮式教育由三个部分组成,分别是“咆哮”、“式”和“教育”。
  • 例句
    1. 他的咆哮式教育只会让孩子更加害怕而不是学到东西。2. 老师采用了咆哮式教育,但这并没有改变学生的行为。
  • 记忆技巧
    想象一个老师站在讲台前,用大声咆哮的方式教育学生,这样可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和形象。
  • 延伸学习
    了解不同的教育方法和理念,如鼓励式教育、引导式教育等,以及它们对学生的影响和效果。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用咆哮式教育让我害怕。2. 初中生:我不喜欢老师的咆哮式教育方式。3. 高中生:咆哮式教育只会让学生产生逆反心理。4. 大学生:咆哮式教育不符合现代教育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