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
pí pá
  • 拼 音:pí pá
  • 注 音:ㄆㄧˊ ㄆㄚˊ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 琵琶 pípa
    [pi-pa,a plucked string instrument with a fretted fingerboard] 中国的一种四弦乐器,弹奏如吉他,其主要部分大如诗琴,颈部有琴柱12个以上,伸入主体部分的琵琶,是在西汉“裁筝筑”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它从西汉试制,历东汉、魏晋、至隋唐,基本定型。它在汉末魏初始获“枇杷”名。魏晋时,因“枇杷”二字音,改名“琵琶”

  • 英文翻译

    1.pipa, a plucked string instrument with a fretted fingerboard; 4-stringed Chinese lute

  • 详细解释

    (1).弹拨乐器。初名批把,见《释名·释乐器》。此类乐器原流行于 波斯 、 阿拉伯 等地, 汉 代传入我国。后经改造,圆体修颈,有四弦、十二柱,俗称“秦汉子”。一说,我国 秦 末,百姓苦 长城 之役,弦鼗而鼓之,琵琶即始于此。(见 晋 傅玄 《〈琵琶赋〉序》。) 南北朝 时又有曲项琵琶传入我国,四弦,腹呈半梨形,颈上有四柱,横抱怀中,用拨子弹奏,即现今琵琶的前身。 唐 宋 以来经不断改进,柱位逐渐增多,改横抱为竖抱,废拨子,改用手指弹奏。现今民间的琵琶有十七柱,通常称四相十三品,革新的琵琶有六相十八品;后者能弹奏所有半音,技法丰富,成为重要的民族独奏乐器。
    (2).指弹奏琵琶的指法。 宋 王谠 《唐语林·识鉴》:“﹝ 王蝺 ﹞又见 康崑崙 弹琵琶云:‘琵声多,琶声少,亦未可弹五十四丝大弦也。’自下而上谓之琵,自上而下谓之琶。”《儿女英雄传》第十八回:“怎的推手向外为琵,合手向内为琶,怎的为挑,为弄,为勾,为拨:--指使的他按谱徵歌都学得心手相应。”
    (3).鱼名。《文选·左思<吴都赋>》:“於是乎长鲸吞航,修鯢吐浪,跃龙腾蛇,鮫鯔琵琶。” 刘逵 注:“琵琶鱼,无鳞,其形似琵琶,东海有之。” 南朝 梁 任昉 《述异记》卷上:“海鱼千岁为剑鱼,一名琵琶,形似琵琶而善鸣,因以名焉。”

  • 基本含义
    指琵琶这个乐器,也用来比喻事物相对应的关系。
  • 详细解释
    琵琶是一种古老的弹拨乐器,形状呈梯形,有四根弦。成语中的琵琶常用来比喻事物相对应的关系,表示两者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影响。
  • 使用场景
    常用于描述相互配合、相互依存的关系,也可用于形容两个事物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情况。
  • 故事起源
    成语“琵琶”最早出现在《楚辞·离骚》中,原文为“君子于役,琴瑟琵琶,弦歌吹鼓”。这里的琵琶是指乐器,用来形容音乐的美妙。后来,人们将琵琶这个乐器的特点引申为事物相对应的关系。
  • 成语结构
    琵琶是一个双音节词语,属于名词。
  • 例句
    1. 他们俩就像琵琶的两根弦,相互依存。2. 这个团队的合作就像琵琶的音符,和谐而美妙。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想象琵琶的形状和声音,来联想琵琶与事物相对应的关系,加深记忆。
  • 延伸学习
    可以了解琵琶这个乐器的历史和演奏技巧,进一步了解琵琶在中国音乐文化中的重要性。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喜欢听琵琶的声音。2. 初中生:我们班上的男生和女生就像琵琶的两根弦,相互依存。3. 高中生:这部电影展现了生活中琵琶般的美妙和复杂。4. 大学生:在这个项目中,我们需要琵琶般的合作和协调。希望以上内容对你有所帮助。如果你还有其他问题,欢迎继续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