髡徒
kūn tú
  • 拼 音:kūn tú
  • 注 音:ㄎㄨㄣ ㄊㄨˊ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亦作“髠徒”。秃头刑徒。对僧人的蔑称。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二:“只助我一声喊,只一合活把髡徒捉。”一本作“髠徒”。 清 龚自珍 《支那古德遗书序》:“儒流文士,乐其简便;不识字髡徒,习其狂猾。”

  • 基本含义
    髡徒是一个古代的成语,意思是剃光头发。在古代,髡徒是一种刑罚,用来惩罚犯罪或违法的人。
  • 详细解释
    髡徒的具体含义是指用刀剃光一个人的头发,使其变得秃头。这是一种严厉的刑罚,常常用于对犯罪分子或违法者进行惩罚。剃光头发不仅是一种身体上的痛苦,也是一种耻辱和羞辱,让人失去了社会地位和尊严。
  • 使用场景
    髡徒通常用于形容对罪犯或违法者进行严厉的惩罚。在现代社会,髡徒已经不再作为一种刑罚使用,但这个成语仍然可以用来形容某些严厉的惩罚或羞辱的行为。
  • 故事起源
    髡徒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的刑罚制度。在古代,髡徒是一种常见的刑罚,用来对付犯罪分子或违法者。剃光头发是一种对个人尊严和社会地位的侮辱,目的是让罪犯感到羞耻和后悔。
  • 成语结构
    髡徒由两个字组成,分别是“髡”和“徒”。其中,“髡”是动词,表示剃光头发;“徒”是名词,表示罪犯或违法者。
  • 例句
    1. 他因为犯下严重的罪行被髡徒。2. 在古代,髡徒是一种常见的刑罚。
  • 记忆技巧
    记忆髡徒这个成语可以通过联想的方法。可以想象一个人头上的头发被剃光,变得秃头,这样可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 延伸学习
    了解更多关于古代中国的刑罚制度和法律可以帮助更好地理解髡徒这个成语的含义和使用场景。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们做错了事情,老师髡徒了他们。2. 初中生:在古代,髡徒是一种严厉的刑罚。3. 高中生:对于犯罪分子,应该进行适当的髡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