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衡
yú héng
  • 拼 音:yú héng
  • 注 音:ㄧㄩˊ ㄏㄥˊ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古代掌山林川泽之官。《周礼·天官·太宰》:“以九职任万民,三曰虞衡。” 郑玄 注:“虞衡,掌山泽之官,主山泽之民者。” 贾公彦 疏:“地官掌山泽者谓之虞,掌川林者谓之衡。” 孙诒让 正义:“山林川泽之民属於虞衡,故即名其民职曰虞衡,亦通谓之虞。”虞,衡分职, 周 汉 已然, 魏 晋 以来,概称虞曹、虞部。 隋 代以后虞部属工部尚书。 明 改为虞衡司, 清 末始废。 唐 刘商 《金井歌》:“虞衡相贺为禎祥,畏人採攫持殳戕。” 宋 叶适 《除吏部侍郎谢表》:“从冬卿而陪献纳,考地贡而修虞衡。” 章炳麟 《訄书·明农》:“蔬屮之丰,园圃毓之;楨榦之富,虞衡作之。”参见“ 虞部 ”、“ 虞曹 ”。

  • 基本含义
    虞衡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表示担忧和忧虑。
  • 详细解释
    虞衡源自于《诗经·小雅·鹿鸣之什·鹿鸣》中的一句诗:“鹿鸣于乡,人知其年。虞之与祸,不可留难。”其中,“虞”指担忧,忧虑,“衡”指权衡、衡量。虞衡合起来表示忧虑权衡之事。
  • 使用场景
    虞衡常用于形容一个人对某个事物或情况感到担忧、忧虑的心情。可以用来形容个人对某个决策、计划或问题的思考和权衡。
  • 故事起源
    虞衡的故事起源于古代中国的历史传说。相传虞衡是商朝的一位贤臣,他在商王武丁面前以其智慧和忠诚而著称。他常常为国家的决策提供建议和权衡,因此成为了一个象征着忧虑和担忧的形象。
  • 成语结构
    虞衡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四字成语。
  • 例句
    1. 他对这个决策虞衡已久,但仍然没有找到一个完美的解决方案。2. 老师在评估学生的作业时,总是虞衡着每个学生的努力和进步。
  • 记忆技巧
    可以将虞衡的发音与“愚蠢”相对比,通过对比记忆来记住虞衡的意义,因为担忧和忧虑常常会使人变得愚蠢。
  • 延伸学习
    可以了解更多关于虞衡的故事和历史背景,以及其他与忧虑和权衡相关的成语和词语。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考试前总是虞衡着自己的成绩,担心考不好。2. 初中生:面对选择科目的困惑,我虞衡了很久才做出决定。3. 高中生:申请大学时,我虞衡着不同学校的优势和劣势,最终做出了选择。4. 大学生:毕业后的就业问题让我虞衡了很长时间,不知道选择哪个行业更好。5. 成年人:在做重要决策时,我总是虞衡着各种因素,以确保做出正确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