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遁
mù dùn
  • 拼 音:mù dùn
  • 注 音:ㄇㄨˋ ㄉㄨㄣˋ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谓借木遁形隐身之术。 明 谢肇淛 《五杂俎·人部二》:“ 汉 时 解奴辜 、 张貂 皆能隐沦,出入不由门户,此后世遁形之祖也……其法有五:曰金遁、曰木遁、曰水遁、曰火遁、曰土遁。见其物,则可隐。”

  • 基本含义
    指人在困境中逃避现实,不愿面对困难或责任。
  • 详细解释
    木遁是由“木”和“遁”两个字组成的成语。木表示木头,遁表示逃避。这个成语原本用来形容人在困境中逃避现实,不愿面对困难或责任。它形象地比喻人像木头一样,无法主动行动,只能逃避困境。
  • 使用场景
    这个成语常用于形容某些人面对困难或责任时逃避、不愿承担的行为。它可以用来批评那些缺乏勇气和责任感的人,也可以用来警示自己不要逃避困难,要勇敢面对现实。
  • 故事起源
    木遁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荀子·劝学》一书中。这本书是中国古代哲学家荀子的著作,他在书中讲述了一个故事。故事中,有一个叫做鲍焦的人,他担任了一个重要的职位,但是却不努力工作,经常逃避责任。有一天,他的朋友来找他,却发现他躲在家里的柴房里。朋友问他为什么躲在这里,他回答说:“我在这里遁木。”意思是他在躲避困境,不愿承担责任。从此以后,人们就用“木遁”来形容逃避现实的行为。
  • 成语结构
    主语 + 木遁
  • 例句
    1. 他面对困难总是木遁,从来不敢正视现实。2. 不要再木遁了,勇敢面对困难才能成长。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住这个成语。想象一个人躲在柴房里,他的身体变成了木头,无法行动,只能逃避现实。这样的形象会让你更容易记住这个成语的含义。
  • 延伸学习
    了解更多关于中国成语的知识,可以阅读相关的书籍或参加相关的课程。此外,还可以通过阅读中国古代文学作品来学习和理解成语的使用和意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不喜欢学习,每次遇到困难都想木遁。2. 初中生:他考试没考好,却木遁了,没有认真复习。3. 高中生:面对高考的压力,有些同学选择了木遁,没有坚持下来。4. 大学生:他因为害怕找工作而木遁,错过了很多机会。5. 成年人:在职场上,有些人遇到困难就木遁,缺乏勇气和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