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石
sōng shí
  • 拼 音:sōng shí
  • 注 音:ㄙㄨㄙ ㄕㄧˊ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1).松与石。 南朝 宋 颜延之 《三月三日曲水诗序》:“松石峻垝,葱翠阴烟。” 唐 宋之问 《初至崖口》诗:“锦繢织苔苏,丹青画松石。” 唐 李白 《九日》诗:“地远松石古,风扬絃管清。”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二章第四节:“ 李德裕 在 洛阳 南置 平泉庄 。庄周围十余里,台榭百余所,有奇花异草与松石。”
    (2).借指山林。 唐 宋之问 《使至嵩山寻杜回不遇》诗:“与君阔松石,於兹二十年。”
    (3).松的化石。 宋 沉括 《梦溪笔谈·异事》:“ 婺州 金华山 有松石,又如核桃、芦根、鱼盐之类皆有成石者。”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金石三·不灰木》﹝附录﹞引 苏颂 曰:“今 处州 出一种松石,如松干而实石也,或云松久化为石。”
    (4).宝石。呈绿色,又称绿松石。《诗刊》1978年第5期:“草地里拾得 卓玛 的松石耳环。”

  • 英文翻译

    1.tophus (pl. tophi)

  • 基本含义
    指人的心情或态度松懈,不严肃认真。
  • 详细解释
    松石是由“松”和“石”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松”指松散、宽松,而“石”则代表坚硬、严肃。松石形容人的心情或态度不严肃认真,不拘束,不紧张。
  • 使用场景
    松石常用于形容人在工作、学习或其他重要场合中不认真、不专注、不严肃的态度。可以用来批评或警告那些不注重细节、不努力完成任务的人。
  • 故事起源
    关于“松石”的具体故事起源并不清楚。这个成语的意义和形象比喻是根据松树和石头的特点而来的,松树的枝叶松散,而石头坚硬严肃,因此将两者结合形成了这个成语。
  • 成语结构
    主谓结构,由两个汉字组成。
  • 例句
    1. 他对待工作总是松石的态度,从来不认真对待。2. 这个学生上课时总是松石的表现,不会专心听讲。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松树和石头的特点来记忆这个成语。想象一个人坐在松树下,心情轻松松散,不严肃认真。
  •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态度、心情相关的成语,如“一本正经”、“严肃认真”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在课堂上总是松石的态度,不好好听讲。2. 初中生:考试前他对复习态度松石,结果成绩不好。3. 高中生:她对待志愿者活动总是松石的态度,不投入。4. 大学生:他对待实习工作总是松石的态度,不严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