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渎
kāi dú
  • 拼 音:kāi dú
  • 注 音:ㄎㄞ ㄉㄨˊ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开通水道;开凿河渠。 晋 左思 《吴都赋》:“或涌川而开瀆,或吞 江 而纳 汉 。”《宋书·少帝纪》:“又开瀆聚土,以象 破冈埭 ,与左右引船唱呼,以为欢乐。”

  • 基本含义
    指对神灵、圣地等不敬、不敬畏的行为。
  • 详细解释
    开:不敬;渎:侮辱。开渎指对神灵或圣地等存在不敬、不敬畏的行为,表达了对于神圣的事物缺乏敬意的态度。
  • 使用场景
    常用于贬义描述某人对宗教信仰、道德规范或传统习俗等不敬畏的行为。
  • 故事起源
    《诗经·小雅·大东》中有句“开渎尔神,不祥不祥”,意为不敬畏神灵会带来不祥之事。后来,“开渎”逐渐演变成描述对神灵不敬的行为。
  • 成语结构
    动宾结构。
  • 例句
    1. 他在寺庙中吸烟,被人指责为开渎行为。2. 不要开渎国旗,这是对国家的不敬。
  • 记忆技巧
    可以将“开渎”拆分为“开”和“渎”两个字,"开"表示不敬,"渎"表示侮辱,通过记住这两个字的意思来帮助记忆。
  • 延伸学习
    可以了解其他与宗教信仰、道德规范相关的成语,如“亵渎”、“不敬”。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不小心踩到了寺庙里的花坛,被老师说是开渎行为。2. 初中生:不要开渎他人的信仰,要尊重每个人的宗教选择。3. 高中生:在公共场所喧哗是一种对他人的开渎行为,应该避免。4. 大学生:学术界对于伪科学的研究持开渎态度,认为其不符合科学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