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格
pǐn gé
  • 拼 音:pǐn gé
  • 注 音:ㄆㄧㄣˇ ㄍㄜˊ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释义]
    (1) (名)品性;品行。多用于书面语。具有高贵的品格。(作宾语)
    (2) (名)指文学、艺术作品的质量和风格。
    [构成]
    并列式:品+格
    [同义]
    品德①、品行①、品质①

  • 近义词

    品德、品质、风致、气概、风格

  • 英文翻译

    1.(品性; 品行) character of person; one's character and morals

  • 详细解释

    ◎ 品格 pǐngé
    (1) [character and morals]∶品性;性格
    烈士所具有的品格
    (2) [quality and style]∶指文学、艺术作品的质量和风格
    (3) [quality]∶物品的质量、规格
    (1).指物品的质量规格。《宋书·颜竣传》:“及 世祖 即位,又铸 孝建 四銖……而盗铸弥甚,百物踊贵,民人患苦之。乃立品格,薄小无轮郭者,悉加禁断。” 五代 齐己 《谢人寄南榴卓子》诗:“品格宜仙果,精光称玉壶。” 清 梁绍壬 《两般秋雨盦随笔·品酒》:“论其(奔牛酒)品格,亦止如 苏州 之福贞, 惠泉 之三白, 宜兴 之红友。”
    (2).指文学艺术作品的质量、格调。 唐 韩愈 《画记》:“至 河阳 ,与二三客论画品格,因出而观之。”《明史·文苑传四·李维桢》:“﹝ 维楨 ﹞负重名垂四十年,然文多率意应酬,品格不能高也。” 清 王士禛 等《师友诗传录》八:“﹝七言律诗﹞至盛 唐 声始远,品格始高。”
    (3).品性;性格。 唐 李中 《庭苇》诗:“品格清於竹,诗家景最幽。”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一:“ 洛阳 人谓牡丹为花……尊贵之也。亦如称 欧阳公 、 司马公 之类,不復指其名字称号,然必其品格超絶,始可当此。” 清 俞蛟 《潮嘉风月记·丽品》:“ 酉姐 品格端好,能诵《毛诗》及《四子书》。” 沙汀 《老烟的故事》:“为了尊重他那精细的品格,我特别邀请他到天井里去。”
    (4).指官品,爵秩。《元典章·圣政一·饬官吏》:“第三考封赠,祖父母、父母品格不及封赠者,量迁官品。”

  • 基本含义
    指一个人的道德品质、性格特点和行为表现。
  • 详细解释
    品格是指一个人的品质和性格,包括道德品质、思想境界、行为表现等方面。一个人的品格决定了他的行为准则和行为方式,反映了他的道德修养和人格魅力。
  • 使用场景
    可以用于描述一个人的品质、性格特点和行为表现,也可以用于评价一个人的道德修养和人格魅力。
  • 故事起源
    《左传·僖公十二年》:“君子有三乐,以言其志,以行其道,以守其品。”这句话指出了君子的三个快乐,其中“以守其品”即指君子要守住自己的品格。
  • 成语结构
    名词+名词。
  • 例句
    1. 他的品格高尚,深受大家的尊敬。2. 她的品格坚强,不畏困难。3. 做人要讲究品格,不能轻易妥协。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和“品味”这个词联系起来记忆。品味是指欣赏、鉴赏的能力,而品格是指一个人的品质和性格,两者都与个人的品质和素养有关。
  • 延伸学习
    可以通过阅读相关的文章和书籍,学习有关品格的重要性和如何培养良好的品格。也可以参加一些品格培训班或课程,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和人格魅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的品格好,经常帮助别人。2. 初中生:我希望自己能够培养出一个优秀的品格。3. 高中生:品格是一个人最重要的财富,要时刻保持自己的品质。4. 大学生:大学期间是培养品格的重要时期,我们要注重自己的道德修养。5. 成年人:无论在什么时候,我们都要坚守自己的品格,不受外界诱惑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