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鸣狗盗
  • 拼 音:
  • 注 音:
  • 繁体字:
  • 详细解释
  • 词语解释
    jī míng gǒu dào ㄐㄧ ㄇㄧㄥˊ ㄍㄡˇ ㄉㄠˋ

    鸡鸣狗盗(雞鳴狗盜) 

    亦作“鷄鸣狗盗”。见“ 鸡鸣狗盗 ”。

    亦作“ 鸡鸣狗盗 ”。亦作“鷄鸣狗盗”。1.学雄鸡啼明,装狗进行偷窃。语本《史记·孟尝君列传》:“﹝ 秦昭王 ﹞囚 孟尝君 ,谋欲杀之。 孟尝君 使人抵 昭王 幸姬求解。幸姬曰:‘妾愿得君狐白裘。’此时 孟尝君 有一狐白裘,直千金,天下无双,入 秦 献之 昭王 ,更无他裘。 孟尝君 患之,徧问客,莫能对。最下坐有能为狗盗者,曰:‘臣能得狐白裘。’乃夜为狗,以入 秦 宫藏中,取所献狐白裘至,以献 秦王 幸姬。幸姬为言 昭王 , 昭王 释 孟尝君 。 孟尝君 得出,即驰去,更封传,变名姓以出 关 。夜半至 函谷关 。 秦昭王 后悔出 孟尝君 ,求之,已去。即使人驰传逐之。 孟尝君 至 关 , 关 法鸡鸣出客, 孟尝君 恐追至,客之居下坐者有能为鸡鸣,而鸡齐鸣,遂发传出。”后用以称有卑微技能者。《汉书·游侠传》:“繇是列国公子……皆藉王公之势,竞为游侠,鸡鸣狗盗,无不宾礼。” 清 赵翼 《坐守》诗:“始觉 孟尝 门下客,鸡鸣狗盗亦奇才。” 钱锺书 《围城》二:“有时得用着她们,这就是 孟尝君 结交鸡鸣狗盗的用意。”

    (2).形容行为低下卑劣。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七:“ 鲁仲连 固不肯与鸡鸣狗盗者伍也, 汲长孺 固不肯与奴颜婢膝者齿也。” 徐迟 《牡丹》七:“原来的那个鸡鸣狗盗的 南京 政府是毫无意思的,他也没有能够取而代之。”

  • 基本含义
    指小偷小摸、偷盗行为。比喻人在没有监管、法纪约束的情况下,为了一己私利而进行的不光彩行为。
  • 详细解释
    鸡鸣狗盗这个成语由四个字组成,分别是“鸡”、“鸣”、“狗”和“盗”。鸡鸣代表天亮,狗盗指的是夜间偷盗行为。整个成语的意思是天亮了,狗才敢出来偷盗。这个成语主要用来形容那些在没有人监督的情况下,为了自己的私利而做坏事的人。
  • 使用场景
    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那些在没有法律约束的环境下,为了一己私利而进行不光彩行为的人。比如,可以用在谈论社会问题、揭露不法行为的文章中。
  • 故事起源
    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的一则寓言故事。据说,在古代有一个村庄,村民们经常被小偷光顾。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村民们决定在村口的大树下放一只鸡,如果鸡在夜间鸣叫,就代表有小偷来了。可是,小偷们很聪明,他们发现只要一只狗在旁边吠叫,鸡就不会鸣叫,于是他们便可以安心偷盗。后来,人们就用“鸡鸣狗盗”来形容那些偷盗行为。
  • 成语结构
    主语+动词+宾语+宾语补语
  • 例句
    1. 这个小偷居然在白天偷盗,真是鸡鸣狗盗。2. 他为了私利,不择手段,真是个鸡鸣狗盗的人。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想象一只鸡在天亮时鸣叫,然后一只狗跑出来偷盗的场景来记忆这个成语。
  • 延伸学习
    可以了解其他类似意思的成语,比如“鼠目寸光”、“鱼目混珠”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小明发现了同学偷吃他的零食,他对他说:“你真是个鸡鸣狗盗的人!”2. 初中生:小红发现了同学作弊,她告诉老师:“他们在考试时鸡鸣狗盗,你一定要严肃处理!”3. 高中生:在班级选举中,有人利用不正当手段来获取选票,这种鸡鸣狗盗的行为必须被制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