弃繻
qì xū
  • 拼 音:qì xū
  • 注 音:ㄑㄧˋ ㄒㄩ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汉书·终军传》:“初, 军 从 济南 当诣博士,步入 关 , 关 吏予 军 繻。 军 问:‘以此何为?’吏曰:‘为復传,还当以合符。’ 军 曰:‘大丈夫西游,终不復传还。’弃繻而去。”繻,帛边。书帛裂而分之,合为符信,作为出入关卡的凭证。“弃繻”,表示决心在 关中 创立事业。后因用为年少立大志之典。 唐 王绩 《晚年叙志示翟处士》诗:“弃繻频北上,怀刺几西游。” 唐 杜甫 《七月一日题终明府水楼》诗之二:“ 虙子 弹琴邑宰日, 终军 弃繻英妙时。” 清 吴伟业 《感旧赠萧明府》诗:“授简肯忘羣彦会,弃繻谁识少年装。”

  • 基本含义
    放弃困难,放弃艰苦。
  • 详细解释
    弃繻是一个古代的成语,其中“弃”表示放弃,抛弃,“繻”是一种古代的织品,代表困难、艰苦。这个成语的意思是指放弃困难,放弃艰苦,不畏艰险,勇往直前。
  • 使用场景
    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在面对困难和压力时,能够勇敢地面对并毫不退缩。它可以用来鼓励他人面对困难,也可以形容一个人在困境中坚持不懈、不放弃。
  • 故事起源
    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据说是战国时期的赵国将领李牧的故事。当时,赵国正面临着强大的敌人秦国的进攻,赵国军队陷入了困境。李牧在这种困难的情况下,没有选择退缩,而是鼓励士兵们勇往直前,最终取得了胜利。这个故事成为了后来形成这个成语的来源。
  • 成语结构
    成语“弃繻”的结构是“动词+名词”,其中“弃”是动词,表示放弃,抛弃;而“繻”是名词,表示困难、艰苦。
  • 例句
    1. 在面对挑战时,我们要勇敢地弃繻,不退缩。2. 他在困境中坚持不懈,展现了弃繻的精神。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自己在面对困难时,把困难抛在身后,勇往直前,就像把困难的“繻”扔掉一样,这样可以帮助记忆和理解这个成语的含义。
  • 延伸学习
    了解更多关于中国古代成语的学习,可以进一步了解成语的起源、演变和用法。可以通过阅读古代文学作品、寓言故事、历史书籍等来扩大对成语的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面对困难,我们要学会弃繻,坚持不放弃。2. 初中生:他在参加比赛时遇到了很多困难,但他选择了弃繻,最终取得了胜利。3. 高中生:在备战高考的过程中,我们要有弃繻的精神,不畏艰险,努力拼搏。4. 大学生:面对就业的压力,我们不能退缩,要勇敢地面对,不断努力,展现弃繻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