拘束
jū shù
  • 拼 音:jū shù
  • 注 音:ㄐㄨ ㄕㄨˋ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释义]
    (1) 基本义:(动)对人加以不必要的限制;过分约束。不要拘束孩子的正当活动。(作谓语)
    (2) (形)过分约束自己;显得不自然。她见了生人很拘束。(作谓语)
    [构成]
    并列式:拘+束
    [同义]
    拘谨
    [反义]
    随便、大方、洒脱

  • 近义词

    拘谨、管制、管束、束缚、约束、牵制、桎梏、束厄、羁绊、管理

  • 反义词

    随便、自然、自在

  • 英文翻译

    1.(加以不必要的限制) restrain; restrict

  • 详细解释

    ◎ 拘束 jūshù
    [restrain] 过分约束;束缚
    不要太拘束孩子
    ◎ 拘束 jūshù
    [stiffness] 不自在,拘谨而显得不自然
    他已不再感到拘束,开始笑起来
    (1).限制,约束。《晋书·愍怀太子遹传》:“殿下诚可及壮时极意所欲,何为恒自拘束。” 宋 李元膺 《鹧鸪天》词:“薄情风絮难拘束,吹过东墙不肯归。” 清 曹寅 《菜花歌》:“平分千巷画船閒,农家儿女无拘束。” 周恩来 《雨后岚山》诗:“自然美,不假人工;不受人拘束。”
    (2).拘谨不自然。《晋书·王献之传》:“ 献之 虽有父风,殊非新巧。观其字势疎瘦,如隆冬之枯树;览其笔踪拘束,若严家之饿隶。” 南朝 梁 锺嵘 《诗品》卷中:“﹝ 颜延之 诗﹞又喜用古事,弥见拘束。” 清 方东树 《书<望溪先生集>后》:“先生则袭於 程 朱 道学已明之后,力求充其知而务周防焉,不敢肆;故议论愈密,而措语矜慎,文气转拘束,不能宏放也。” 杜鹏程 《保卫延安》第六章:“ 彭总 亲切地说话,让 陈兴允 拘束的感觉消失了。”

  • 基本含义
    指限制人的自由,使其行动或表达受到限制的状态。
  • 详细解释
    拘束是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第一个字“拘”表示限制、束缚,第二个字“束”表示约束、限制。拘束形容人在行动、言语或思想上受到限制,无法自由自在地表达自己或行动。
  • 使用场景
    拘束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人在某种环境下受到限制的状态。例如,当一个人在陌生的环境中感到不自在、不自由时,可以说他感到拘束。此外,拘束也可以用来形容人在言辞上受到限制,不敢畅所欲言。
  • 故事起源
    拘束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左传·僖公十一年》。当时,鲁国的公子无拘因为犯了罪被囚禁在监狱中,无法自由行动。后来,无拘被释放后说:“我在这个地方受到了拘束。”从此,“拘束”成为了表示限制人自由的成语。
  • 成语结构
    拘束是一个形容词性的成语,可以用来修饰人的状态或行为。
  • 例句
    1. 在新的工作环境中,他感到很拘束,不敢随意发表意见。2. 考试期间,学生们都被拘束在教室里,不能随便外出。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将“拘束”与“限制自由”的意思联系起来进行记忆。可以想象一个人被绳子束缚住,无法自由行动和表达,从而形成对“拘束”的记忆。
  •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拘束”相关的成语,如“束手无策”、“束缚手脚”等,以扩大对这一主题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在新学校的第一天,我感到很拘束,不敢和陌生同学交流。2. 初中生:面对考试压力,他感到很拘束,不知道该如何应对。3. 高中生:在社交场合,他总是感到很拘束,不敢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4. 大学生:面试时,他感到很拘束,不知道如何回答面试官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