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衡
jī héng
  • 拼 音:jī héng
  • 注 音:ㄐㄧ ㄏㄥˊ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1).北斗七星中第三星天玑(天机)与第五星玉衡的并称。也代指北斗。 汉 王符 《潜夫论·班禄》:“是以天地交泰,阴阳和平,民无姦匿,机衡不倾,德气流布而颂声作也。”《后汉书·郅恽传》:“臣闻天地重其人,惜其物,故运机衡,垂日月。” 李贤 注:“机衡,北斗也。”《宋书·天文志一》:“夫琁玉,贵美之名,机衡,详细之目,所以先儒以为北斗七星。”
    (2).机要的官署或职位。《古文苑·刘歆<遂初赋>》:“惟太阶之侈阔兮,机衡为之难运。” 章樵 注:“侈阔谓登进之涂,杂贤佞不分,故秉机衡为之难运。机、衡,皆北斗星,比喻政之几要。”《北史·恩幸传序》:“若乃心利锥刀,居臺鼎之任;智昏菽麦,当机衡之重。” 宋 岳珂 《桯史·周益公降官》:“臣疎庸一介,际遇四朝,逮事 高皇 ,已徧尘於臺省,受知 孝 庙,復久玷於机衡。” 清 张惠言 《祭金先生文》:“早年献赋,入赞机衡。对策鑾坡,声震殿廷。”
    (3).泛指事物的重要部分。 前蜀 杜光庭 《前嘉州团练使司空王宗玠本命词》:“三关腠理,无壅閼之虞,六腑机衡,有均调之望。”

  • 基本含义
    指事物的轻重得失、长短高低等方面的比较和衡量。
  • 详细解释
    机衡是由“机”和“衡”两个字组成的成语。“机”指轻重得失的衡量,“衡”指衡量事物长短高低的工具。机衡的含义是指通过衡量和比较来判断事物的轻重得失、长短高低等方面。
  • 使用场景
    机衡常用于描述衡量和比较事物的情况。可以用于形容评价一个人的能力、品德、成就等方面,也可以用于评价一件事情的好坏、重要性等。
  • 故事起源
    机衡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左传·昭公二十一年》中。故事讲述了昭公问鲁国的宰相管仲:“吾欲为政,将何如?”管仲回答说:“欲为政,当机衡而断。”这个故事中,管仲用“机衡”来形容判断和决策的重要性。
  • 成语结构
    机衡是由两个单独的字组成的成语,没有特定的结构。
  • 例句
    1. 在选择朋友时,我们要用机衡来衡量他们的品德和为人处事的能力。2. 在决策时,我们需要用机衡来衡量利弊,做出正确的选择。
  • 记忆技巧
    可以将机衡的“机”字和“衡”字形象联想,将“机”字联想为轻飘飘的云朵,将“衡”字联想为衡量事物的工具。通过这种联想,可以帮助记忆和理解机衡的含义。
  •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类似含义的成语,如“衡量轻重”、“权衡利弊”等,以扩展对衡量和比较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说我们要用机衡来判断哪个水果更重。2. 初中生:在选择课外活动时,我们要用机衡来衡量自己的兴趣和能力。3. 高中生:在选择大学专业时,我们要用机衡来衡量自己的兴趣、就业前景等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