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识
wéi shí
  • 拼 音:wéi shí
  • 注 音:ㄨㄟˊ ㄕㄧˊ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佛教语。谓一切事物皆为人的耳、目、口、鼻、身、意、神识、灵性等八识所变现,没有心外之物。《楞严经》卷五:“我以諦观十方唯识,识心圆明,入圆成实。” 鲁迅 《两地书·致许广平六十》:“ 太虚 倒并不专讲佛事,常论世俗事情,而作陪之教员们,偏好问他佛法,什么‘唯识’呀,‘涅槃’哪。”参阅《成唯识论》。

  • 基本含义
    指唯有正确认识才能达到觉悟的境地。
  • 详细解释
    唯识,源自佛教概念,是指通过正确认识事物真相,超越迷惑和妄想,达到觉悟的境地。唯识强调人们应该摆脱错觉和妄想,通过认知真实的存在,追求内心的平静和智慧。
  • 使用场景
    唯识常用于佛教讲述修行路径和觉悟境地的讨论中,也可以用于描述人们正确认识问题的重要性和追求真理的态度。
  • 故事起源
    唯识源于佛教理论,最早出现于《大般涅槃经》。佛教认为,人们常常被妄想和迷惑所困扰,只有通过正确认识事物的真相,才能摆脱迷惑,达到觉悟的境地。
  • 成语结构
    唯识由两个字组成,第一个字“唯”表示“只有”,第二个字“识”表示“认识”或“了解”。
  • 例句
    1. 唯识者能超越迷惑,达到真正的觉悟。2. 他深入研究唯识理论,希望能够获得内心的平静和智慧。
  • 记忆技巧
    可以将“唯识”拆分为“唯”和“识”来记忆。唯意味着“只有”,识表示“认识”。通过正确认识事物的真相,才能达到觉悟的境地。
  •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佛教的唯识理论,了解更多关于迷惑和觉悟的概念。也可以学习其他与正确认识相关的成语,如“明辨是非”、“洞察一切”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要努力学习,只有通过唯识才能获得更多的知识。2. 初中生:唯有正确认识自己,才能实现自我价值的觉悟。3. 高中生:学习唯识理论有助于我们对社会问题进行深入思考。4. 大学生:只有通过唯识,我们才能超越迷惑,获得真正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