枯篱
kū lí
  • 拼 音:kū lí
  • 注 音:ㄎㄨ ㄌㄧˊ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陈朽的篱笆。 宋 梅尧臣 《梅雨》诗:“湿菌生枯篱,涧气醭素裳。” 明 刘基 《雪中》诗之一:“灶下孤烟欝晓炊,詹前寒鸟啄枯篱。”

  • 基本含义
    指干瘪、干燥、不肥沃的田地或庄稼。
  • 详细解释
    枯篱是由两个词组成的成语,枯指干燥、不肥沃,篱指围住田地的树篱。枯篱形容田地荒芜、不育或作物不茂盛的状态。
  • 使用场景
    枯篱一词多用于形容农田干瘪、庄稼不茂盛的情况。也可以用来比喻某个领域或事物的发展停滞不前、没有生机。
  • 故事起源
    古代农业社会中,农民的生活和收入直接与农田的肥沃程度相关。如果田地不肥沃,庄稼长不好,农民的收入也会受到影响。因此,枯篱成为形容农田荒芜的词语。
  • 成语结构
    枯篱是一个形容词短语,由两个汉字组成,没有固定的词序。
  • 例句
    1. 这块土地太枯篱了,种什么庄稼都长不好。2. 这个行业已经陷入了枯篱的状态,需要创新来复苏。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将枯篱与干燥、不肥沃的田地形象联系起来,形成记忆联想。可以想象一个没有水分的田地上长满了干瘪的树篱,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 延伸学习
    可以通过学习其他与农田、庄稼相关的成语来扩展知识,如“稻秧千重”,“麦秆莎堆”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爷爷的菜地里的土地太枯篱了,种的蔬菜都长不好。2. 初中生:这个行业的发展停滞不前,已经陷入了枯篱的状态。3. 高中生:这个地区的经济一直处在枯篱状态,需要引进新的产业来改变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