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证
wài zhèng
  • 拼 音:wài zhèng
  • 注 音:ㄨㄞˋ ㄓㄥˋ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1).外露的病状、症候。 汉 张仲景 《金匮要略·方论·水气病脉证并治》:“皮水其脉亦浮,外证胕肿,按之没指。” 宋 陈师道 《赠二苏公》诗:“如大医王治膏肓,外证已解中尚强。”
    (2).旁证。 郭沫若 《奴隶制时代·简单地谈谈<诗经>》:“此外,如《诗经》以外的逸诗,散见于诸子百家书里的,便没有这么整齐谐适,又可算是一个重要的外证了。”

  • 英文翻译

    1.【医】exterior symptoms

  • 基本含义
    外表的证据或迹象
  • 详细解释
    外证是指通过外表的迹象或证据来判断事物的真实情况。这个成语强调了外表的重要性,有时外表可以作为判断一个人或事物真实情况的依据。
  • 使用场景
    外证常用于法律、调查等领域,用来指代通过外观、行为等方面的证据来判断事物的真实情况。也可以用于日常生活中,形容通过外表迹象来判断一个人的品质或性格。
  • 故事起源
    外证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汉书·范晔传》,范晔是西汉末年的一个文学家,他在文中使用了“外证”这个词,意指通过外表迹象来判断事物的真实情况。
  • 成语结构
    外证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外”表示外部的,指外表;“证”表示证据。两个字合在一起,表示通过外表的证据来判断事物的真实情况。
  • 例句
    1. 他的外表看起来很和善,但是我们不能只凭外证来判断一个人。2. 这份报告提供了一些外证,但我们还需要更多的证据来证明他的行为是否合法。
  • 记忆技巧
    记忆外证这个成语可以通过“外表的证据”来联想。想象一个人站在法庭上,通过外表的迹象来证明他的清白或罪行。将这个场景与外证这个成语联系起来,可以帮助记忆。
  • 延伸学习
    想要进一步学习和了解成语外证,可以通过阅读相关的法律、调查等方面的书籍或文章。了解不同领域对于外证的运用方式和意义,可以帮助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个成语。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的外表看起来很凶恶,但是我知道他是个好人,不应该只凭外证来判断。2. 初中生:老师说我们要通过外证来判断这个问题的答案,我觉得这样很有趣。3. 高中生:在法庭上,律师们常常使用外证来证明被告的罪行或清白。4. 大学生:做研究的时候,我们需要收集大量的外证来支持我们的观点和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