捎裢
shāo lián
  • 拼 音:shāo lián
  • 注 音:ㄕㄠ ㄌㄧㄢˊ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亦作“ 捎连 ”。即捎马子。 李季 《五月端阳·什么是“红军”》诗:“捎裢里搜出了秘密文件。” 赵树理 《邪不压正·“看看再说!”》:“﹝ 安发 ﹞说着拴住了驴,拿下毛连和捎连。”参见“ 捎马子 ”。

  • 基本含义
    指在行动或言语中掺杂私人目的,暗中谋取私利。
  • 详细解释
    捎裢一词源于方言,捎指掺杂,裢指私利。成语捎裢形容一个人在行动或言语中夹杂私人目的,暗中谋取私利的行为。它强调了人们应该诚实、公正地对待事物,不应该为了自身私利而牺牲公正和道义。
  • 使用场景
    捎裢这个成语常常用于形容人们在工作、学习或生活中的不诚实行为。可以用于讽刺那些为了个人利益而不择手段、不顾他人感受的人。
  • 故事起源
    捎裢这个成语的起源并没有明确的故事,它是根据方言中的词汇演变而来的。在古代,人们常常用方言来表达自己的意思,而捎裢就是其中之一。
  • 成语结构
    捎裢这个成语由两个字组成,捎和裢。
  • 例句
    1. 这个人总是捎裢,不肯为大家考虑。2. 他明明知道这样做是不对的,却还是捎裢地去做了。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将捎裢的发音与“少脸”进行联想,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捎裢的行为常常会让人感到丢脸,所以可以通过这个联想来记忆。
  • 延伸学习
    如果想要进一步了解中国成语的含义和用法,可以阅读相关的成语故事书籍或参考成语词典。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在考试的时候捎裢,偷看了别人的答案。2. 初中生:有些同学为了捎裢,会故意不告诉老师的错误。3. 高中生:在竞选班长的时候,有些同学会捎裢,承诺一些不切实际的承诺来争取选票。希望以上学习指南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捎裢”这个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