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事
jié shì
  • 拼 音:jié shì
  • 注 音:ㄐㄧㄝ ˊ ㄕㄧˋ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谓行事有节制,使合乎准则。《国语·越语下》:“ 越王 句践 即位三年而欲伐 吴 , 范蠡 进諫曰:‘夫国家之事,有持盈,有定倾,有节事。’” 韦昭 注:“节,制也。”《史记·越王句践世家》:“ 越王 谓 范蠡 曰:‘以不听子故至於此,为之柰何?’ 蠡 对曰:‘持满者与天,定倾者与人,节事者以地。’” 司马贞 索隐:“言地能财成万物,人主宜节用以法地,故地与之。”

  • 基本含义
    指遵守节俭、节约的原则,不浪费财物或时间。
  • 详细解释
    节事是由“节”和“事”两个字组成的成语。节,指遵守规定,节俭;事,指事情、事务。节事的基本含义是指遵守节俭、节约的原则,不浪费财物或时间。这个成语强调了节约和节俭的重要性,提醒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要珍惜资源,不浪费。
  • 使用场景
    节事这个成语可以用于各种场景,例如在家庭生活中,提醒家人节约用水、用电、用纸等资源;在工作中,鼓励员工高效利用时间,避免浪费;在学习中,鼓励学生合理安排时间,不拖延学习任务。
  • 故事起源
    关于节事的故事起源并不明确,但这个成语与中国古代的节俭文化有关。中国传统文化中,节俭被视为一种美德,被广泛提倡。节事成语的出现,进一步强调了节俭的重要性。
  • 成语结构
    节事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没有特殊的结构。
  • 例句
    1. 他一直节事节约,从不浪费。2. 这个家庭非常节事,从不乱花钱。3. 在工作中,我们应该时刻保持节事的意识,不浪费公司的资源。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与节约、节俭相关的形象进行联想,来记忆节事这个成语。例如,可以想象一个人在节约用水、用电时的形象,将这个形象与节事这个成语联系起来,帮助记忆。
  • 延伸学习
    深入了解中国的节俭文化,了解中国古代和现代的节俭习惯,以及在当今社会中如何推广节约的理念。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小学生:我们应该节事,不浪费纸张。初中生:为了保护环境,我们应该节事,不浪费水资源。高中生:在备考期间,我们要节事,合理安排时间,不浪费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