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地毯人才
  • 拼 音:
  • 注 音: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红地毯人才 - 简介

    在京沪穗等地一些大型的人才招聘会上,为了吸引高端人才的加盟,往往设立高新技术人才专区,这些专区一般铺有红地毯,至少要有硕士或高工以上证件者才能进入。更多的人才因为进不了这样的专区,只能在普通的水泥地会场寻找岗位。这就有了水泥地人才与红地毯人才之分。

    红地毯人才 - 现象

    “全国人才交流大会”和“全国高级人才洽谈会”同时举行,有意思的是,两个会厅虽是同一张入场券,但想进入“高级人才洽谈会”,你还必须有其他的“通行证”。

    现场的通告中这样写着:“高级人才购票后凭下列证件入场:硕士以上学历证书(应届毕业研究生凭研究生证);副高级以上职称证书;留学人员凭个人护照或国外学生证书; 企业部门经理凭工作证、任职证书或相关证明文件。”

    红地毯人才 - 主办方目的

    主办者表明了一个观点,因为能力资历不同,人才应该享受的待遇应该是有区别的,;来参展的单位也是有区别的,我的企业只要高级人才,你的企业却不是这样,这便是差别。“高级人才洽谈会”的地板上铺着红色的地毯,在过道的中央摆着供休息和洽谈的桌椅,而相连的“人才交流大会”则只有光光的水泥地面。组委会的工作人员,介绍两个厅的参展单位,不是依据企业经济实力来区分的,高级人才洽谈会的环境设施好一点,仅仅是为了方便招聘双方能更好的交流,便于达成合作。愿意到“高级人才洽谈会”还是到“人才交流大会”完全是企业个人的意愿,没有什么硬性的条件约束。

    人才

    人才招聘会是一个双向的选择过程,在应聘者的眼里,高级人才洽谈会里的企业无疑要比人才交流大会的企业高一个档次,可在好几家“洽谈会”里的企业,赫然在招收条件上写着“本科学历,或者大专以上学历即可”。被查了半天证件才进来,发现参展单位并不是冲着这些“高级人才”来的,未免觉得滑稽。而在人才交流大会里,很多企业的招聘要求是硕士甚至博士条件。一名参展单位的工作人员告诉说,划分到那个厅参展其实只有一个标准,交钱多的,就是高级成员,交钱少的就普通成员。

    在两个展厅的接口处,“高级人才洽谈会”里的人可以自由进入“人才交流大会”,但参加“人才交流大会”的却没有这个特权,不能“越雷池一步”。这两边有什么区别?一名工作人员的回答一语道破天机:“红地毯这边的是高级人才,水泥地那边是普通人才。”

    对于这种限制,工作人员的解释是,这样的目的只是为了限制参加洽谈会的人数,让真正的高级人才有很充裕的时间和空间同应聘单位交流,以提高签约量。北方工业大学的应届本科毕业生表示:“我们气愤也没有用,硕士以下学历的连成为高级人才的资格都没有了,也就没有了和所谓‘知名企业单位’见面的机会,看来学历的限制确实残酷,等级森严呀。”

    红地毯人才 - 专家建议

    专家认为,我国的高级人才太强调精英意识,而不是大面积的协作机制,很多企业在识别和利用人才方面还是一个小孩子,高级人才的提法本身就是不科学的。

  • 基本含义
    红地毯人才指的是受到热烈欢迎、受到特殊待遇的人才。
  • 详细解释
    红地毯人才这个成语中的“红地毯”指的是一种特殊的待遇,用来接待重要的客人或者表示对某人的尊敬和重视。这个成语用来形容受到热烈欢迎、受到特殊待遇的人才,通常是指在某个领域或者某个活动中表现出色的人。
  • 使用场景
    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在职场、演艺圈、体育赛事等领域中受到特殊待遇的人才。比如,某个公司为了吸引一位非常有才华的高级经理,会给他提供高薪、豪华办公室和其他特殊待遇,可以说是给他铺了一条红地毯。又如,某个明星在颁奖典礼上走上红地毯,表示他是受到重视和尊敬的。
  • 故事起源
    目前尚未找到“红地毯人才”这个成语的具体故事起源。
  • 成语结构
    红地毯人才是一个由三个词组成的成语,没有特定的结构。
  • 例句
    1. 这位科学家因为他在研究领域的杰出贡献而成为了红地毯人才。2. 由于他在音乐界的突出表现,他被视为红地毯人才,受到了各方的热烈欢迎。
  • 记忆技巧
    可以将“红地毯人才”这个成语与受到特殊待遇的场景联系起来,想象一个人走在铺满红色地毯的道路上,表示他受到了热烈的欢迎和特殊的待遇。
  •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成语相关的词语,如“红地毯待遇”、“红地毯接待”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明天我们学校要迎接一位红地毯人才,我好期待!2. 初中生:我希望将来能成为一个红地毯人才,受到大家的认可和尊重。3. 高中生:他的成绩一直非常出色,被老师称为红地毯人才。4. 大学生:这个公司给予新员工的待遇真是红地毯人才啊!我也想加入。这是关于“红地毯人才”的全面学习指南,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