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班
yáng bān
  • 拼 音:yáng bān
  • 注 音:ㄧㄤˊ ㄅㄢ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汉 扬雄 与 班固 的并称。杨,通“ 扬 ”。《文选·沉约<宋书·谢灵运传论>》:“ 屈平 、 宋玉 导清源於前, 贾谊 、 相如 振芳尘於后…… 王褒 、 刘向 、 杨 、 班 、 崔 、 蔡 之徒,异轨同奔,递向师祖。” 李善 注:“ 扬 , 扬子云 。 班 , 班孟坚 。” 清 顾炎武 《答原一公肃两甥书》:“随厨俊之后尘,步 杨 班 之逸躅。”

  • 基本含义
    指一个人在职位上代替别人,暂时担任职务。
  • 详细解释
    杨班这个成语源自于古代官员杨班的故事。相传,杨班是一位贤明正直的官员,他在一次外出办事的时候,临时委托了另一个人代替自己担任职务。这个人却利用职权进行了一系列不法活动。当杨班回来后,他发现了这个人的错误,并且立即采取了措施予以纠正。因此,“杨班”这个成语就用来形容一个人在职位上代替别人,暂时担任职务。
  • 使用场景
    这个成语常常用来描述临时代理某个职务的人。比如,当一个老师临时有事不能上课时,学校会安排另外一位老师来杨班。又如,当一个公司的经理出差时,公司会安排一位副经理来杨班。
  • 故事起源
    杨班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具体的故事内容已经无法考证,但这个成语的含义和用法在现代汉语中仍然被广泛使用。
  • 成语结构
    这个成语由两个汉字组成,杨和班。
  • 例句
    1. 昨天,因为老师有事不能上课,学校安排了一位老师来杨班。2. 公司经理出差期间,副经理来杨班,保证了公司的正常运营。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将杨班的故事与“代理”、“代替”等含义相关的词语联系起来,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基本含义。
  • 延伸学习
    可以通过学习更多与代理、临时职务相关的成语,如“署理”、“代职”等,来进一步扩展对这个主题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因为班主任生病了,我们班的副班长来杨班,给我们上课和管理班级。2. 初中生:因为学校的校长有事不能参加会议,副校长来杨班,代表学校参加了会议。3. 高中生:因为政府部门的局长有事不能出席会议,副局长来杨班,代表政府部门参加了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