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缨
qǐng yīng
  • 拼 音:qǐng yīng
  • 注 音:ㄑㄧㄥˇ ㄧㄥ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 请缨 qǐngyīng
    [volunteer for the army;submit a request for a military assignment] 请求交给杀敌任务;自请从军报国
    军自请,愿受长缨,必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汉书·终军传》

  • 英文翻译

    1.[书] request a cord from the emperor (to bind the enemy) -- submit a request for a military assignment

  • 详细解释

    《汉书·终军传》载:“ 南越 与 汉 和亲,乃遣 军 使 南越 ,説其王,欲令入朝,比内诸侯。 军 自请:‘愿受长缨,必羈 南越王 而致之闕下。’”后以“请缨”指自告奋勇请求杀敌。 唐 王勃 《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无路请缨,等 终军 之弱冠;有怀投笔,爱 宗慤 之长风。” 明 何景明 《武昌闻边报》诗:“先帝恩深能养士,请缨谁为繫 楼兰 。” 郁达夫 《盛夏闲居读唐宋以来各家诗仿渔洋例成诗·陆剑南》:“慷慨淋漓 老学庵 ,请缨无路只清谈。”

  • 基本含义
    主动请求承担任务或责任。
  • 详细解释
    请缨是指主动向上级或领导提出请求,愿意自愿承担任务或责任。这个成语强调了个人的积极主动和责任感。
  • 使用场景
    请缨这个成语常用于形容人在工作、学习或其他事务中,主动积极地承担责任或参与其中。它可以用于表达个人志愿、勇于担当和负责任的态度。
  • 故事起源
    据说,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战争时期。当时,士兵们通常是被征召入伍的,但有些士兵会自愿请缨,即主动请求参军。这种自愿参军的行为被视为一种勇敢和忠诚的表现,因此成了请缨这个成语的来源。
  • 成语结构
    请缨由两个字组成,第一个字“请”表示请求,第二个字“缨”表示缨带,引申为承担任务或责任。
  • 例句
    1. 他请缨参加了这次志愿者活动。2. 在困难的时候,他总是第一个请缨帮忙。
  • 记忆技巧
    可以将“请缨”这个成语与自愿参军的形象联系起来,想象士兵们主动请缨参军的场景,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意义。
  • 延伸学习
    请缨是一个常用的成语,可以通过阅读更多的例句和相关故事来加深理解。同时,还可以学习其他类似含义的成语,例如“自告奋勇”、“挺身而出”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请缨参加了学校的义务清洁活动。2. 初中生:他请缨参加了班级的文艺演出,担任了主持人。3. 高中生:她请缨参加了学校的社会实践活动,去了一个贫困山区支教。4. 大学生:我请缨参加了学校的志愿者团队,为社区居民提供帮助。5. 成年人:面对困难,我们应该勇于请缨,主动承担责任,而不是逃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