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月
yáng yuè
  • 拼 音:yáng yuè
  • 注 音:ㄧㄤˊ ㄩㄝˋ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农历十月的别称。 汉 董仲舒 《雨雹对》:“十月,阴虽用事,而阴不孤立。此月纯阴,疑於无阳,故谓之阳月。”《后汉书·马融传》:“至于阳月,阴慝害作,百草毕落,林衡戒田,焚莱柞木。” 唐 章孝标 《次韵和光禄钱卿》之二:“同期阳月至,灵寳祝葭灰。” 清 钱谦益 《蔚村温如陈翁八十寿序》:“ 蔚村 温如 陈翁 ,孝廉 确菴子 之父也。今年阳月,春秋八十。”

  • 基本含义
    指明亮的月亮,也比喻光明和美好的事物。
  • 详细解释
    阳月是由两个词语组成,分别是“阳”和“月”。阳指太阳,月指月亮。阳月一词原本是用来形容明亮的月亮,后来也被引申为比喻光明和美好的事物。成语中的阳月常常用来形容美好的景象、美好的事物或美好的人。
  • 使用场景
    阳月这个成语常常出现在诗词、文学作品中,用来形容美好的景象或美好的事物。它也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的品德高尚、令人钦佩。
  • 故事起源
    阳月一词最早出现在《诗经》中,其中有一首诗叫做《东方之日》。诗中写道:“东方之日兮,彼姝者子。”意思是说东方的太阳升起来了,那个美丽的姑娘也起床了。后来,人们将这两个词语合在一起,形成了阳月这个成语,用来形容美好的事物。
  • 成语结构
    阳月是由两个词语组成的成语,形容美好的事物或景象。
  • 例句
    1. 这幅画的色彩明亮,宛如阳月一般。2. 她的美丽令人惊叹,简直如同阳月般动人。
  • 记忆技巧
    可以用“阳光明媚,月光如银”来联想阳月的意义,帮助记忆阳月的含义。
  •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了解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常常出现的诗词,以及其中的意象和比喻手法。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幼儿园学生:今天晚上月亮好亮,像一个大大的阳月。2. 小学生:我喜欢画画,我可以画出美丽的阳月。3. 初中生:她的歌声真美,就像阳月一样动听。4. 高中生:他的演讲令人振奋,真是一位阳月般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