抨章
pēng zhāng
  • 拼 音:pēng zhāng
  • 注 音:ㄆㄥ ㄓㄤ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弹劾的奏章。 明 沉德符 《野获编·礼部·辛丑二宗伯》:“而 董 八十时,两公门生方在事,且遭 万 抨章,更无此盛举也。”

  • 基本含义
    指批评或指责文章或文件的内容。
  • 详细解释
    抨章是由“抨”和“章”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抨”的意思是猛烈批评或指责,而“章”的意思是文章或文件。抨章一词形象地描述了对文章或文件内容进行严厉批评或指责的行为。
  • 使用场景
    抨章一词常用于描述对某篇文章、公文或文件内容进行批评、指责或批判的情况。可以用来形容对某个观点、论述或决策进行严厉的批评和质疑。
  • 故事起源
    《后汉书·陈蕃传》中记载了一个故事:陈蕃是东汉末年的一位重要官员,他在一次上书皇帝的公文中对当时的政治状况进行了批评和指责。这篇公文被称为《陈蕃抨章》,成为了后来抨章一词的来源。
  • 成语结构
    动宾结构。
  • 例句
    1. 他在会议上抨章批评了这份文件的内容。2. 他写了一篇抨章文章,对这个决策进行了深入的批判。
  • 记忆技巧
    可以将“抨章”联想为一个人拿着一本厚厚的书在批评指责,形象地表示对文章或文件内容进行严厉批评的意思。
  •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了解中国古代文化中对言论自由和批评的重视,以及相关的成语和典故。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批改了我的作文,给了我很多抨章的意见。2. 初中生:我在班会上抨章了一篇关于校园环境的文章。3. 高中生:他的演讲抨章了当前社会问题的根源。4. 大学生:我写了一篇抨章文章,对政府的政策进行了深入分析和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