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门
yá mén
  • 拼 音:yá mén
  • 注 音:ㄧㄚˊ ㄇㄣˊ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1).古时驻军,主帅或主将帐前树牙旗以为军门,称“牙门”。《后汉书·袁绍传》:“ 麴义 追至 界桥 , 瓚 敛兵还战, 义 復破之,遂到 瓚 营,拔其牙门。” 李贤 注:“《真人水镜经》曰:‘凡军始出,立牙竿必令完坚;若有折,将军不利。’牙门旗竿,军之精也。”《国语·齐语》“执枹鼓立於军门” 三国 吴 韦昭 注:“军门,立旍为军门,若今牙门矣。” 清 王抃 《扬州次梅村师韵》:“牙门置酒宴公卿,锦纛雕鞍命北征。”
    (2).指武将。《三国志·魏志·锺会传》:“斯须,门外倚梯登城,或烧城屋,蚁附乱进,矢下如雨,牙门、郡守各缘屋出,与其卒兵相得。”《资治通鉴·汉献帝建安九年》:“ 孙权 闻乱,从 椒丘 还。至 丹阳 ,悉族诛 览 、 员 餘党,擢 高 , 婴 为牙门,其餘赏赐有差。” 胡三省 注:“牙门,将也。”
    (3).用作将军名号。《资治通鉴·汉献帝建安二十四年》:“拔牙门将军 义阳 魏延 为镇远将军,领 汉中 太守,以镇 汉川 。” 胡三省 注:“牙门、镇远,皆 刘备 创置将军号。”
    (4).官署。《北史·宋世良传》:“每日牙门虚寂,无復诉讼者,谓之神门。”
    (5).泛指办事的机关。 鲁迅 《书信集·致许寿裳》:“当枯坐牙门中时,怀想弥苦。”

  • 基本含义
    指人的嘴巴或口腔的门户。
  • 详细解释
    牙门是一个形象化的词语,用来比喻人的嘴巴或口腔。它强调了嘴巴在交流中的重要性,以及语言的力量和影响力。
  • 使用场景
    牙门常常用于形容一个人的口才、表达能力或辩论技巧。它也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的嘴巴非常大或说话非常多。
  • 故事起源
    牙门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晋书·郭璞传》中。据说,郭璞是晋朝时期的一位著名文学家和政治家,他非常喜欢讲话,而且口才出众。有一次,他在一个重要的会议上发表了一次精彩的演讲,被赞为“牙门之才”。从此以后,人们开始使用“牙门”来形容一个人的口才和表达能力。
  • 成语结构
    牙门是由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牙”表示牙齿,“门”表示门户。这个成语的结构简单明了,容易理解和记忆。
  • 例句
    1. 他的牙门很好,总能用恰当的言辞说服别人。2. 她的牙门太大了,总是喜欢多嘴多舌。
  • 记忆技巧
    可以把“牙门”想象成一个大门,门上布满了牙齿。这个形象生动而有趣,可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 延伸学习
    可以通过阅读相关的故事、文章或文学作品来进一步了解牙门这个成语的用法和意义。也可以尝试用牙门这个成语造句,以加深对它的理解和记忆。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的同学小明的牙门很好,他总是能够讲清楚自己的想法。2. 初中生:老师说我们要提高口语表达能力,我要努力练习牙门。3. 高中生:他的牙门非常厉害,可以说服别人接受他的观点。4. 大学生:在辩论比赛中,她展现了出色的牙门,赢得了比赛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