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趋
jié qū
  • 拼 音:jié qū
  • 注 音:ㄐㄧㄝ ˊ ㄑㄩ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1).进止。《文选·王褒<四子讲德论>》:“君者中心,臣者外体。外体作,然后知心之好恶;臣下动,然后知君之节趋。” 吕向 注:“节,止;趋,进也。”
    (2).心意的节制与趣向。《汉书·冯奉世传》:“臣闻功同赏异则劳臣疑,罪钧刑殊则百姓惑;疑生无常,惑生不知所从;亡常则节趋不立,不知所从则百姓无所错手足。” 颜师古 注:“趋,读曰趣。趣谓意所嚮。”

  • 基本含义
    节俭而廉洁的态度和行为。
  • 详细解释
    节趋指的是人们在生活中保持节俭和廉洁的态度和行为。这个成语强调了节俭和廉洁的重要性,以及它们对个人和社会的积极影响。
  • 使用场景
    节趋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的品德和行为,也可以用来形容一个组织或社会的风气和文化。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用节趋来表达对节俭和廉洁的认同和推崇。
  • 故事起源
    据说,这个成语最早出自《左传》中的一篇文章,讲述了一个叫做季孙的人,他在财政困难的时候,坚持节俭和廉洁的原则,最终成功地度过了困境。这个故事传承下来,成为了一个表达节俭和廉洁的成语。
  • 成语结构
    节趋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节”表示节俭,而“趋”表示廉洁。这两个字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表示节俭和廉洁的整体概念。
  • 例句
    1. 他一直以来都保持着节趋的生活习惯,从不浪费。2. 这个组织注重廉洁,倡导节趋的行为准则。
  • 记忆技巧
    为了记忆节趋这个成语,可以将“节”字和“趋”字联想起来。想象一个节俭的人在追求廉洁的道路上趋向成功,这样就能够记住这个成语的含义。
  • 延伸学习
    了解更多关于节俭和廉洁的信息,可以阅读相关的文章和书籍。此外,还可以学习其他与节俭和廉洁有关的成语,扩大自己的词汇量。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们应该学习节趋,不浪费食物和纸张。2. 初中生:老师告诉我们要保持节趋的心态,不要追求奢华的消费。3. 高中生:作为学生,我们应该树立节趋的意识,合理利用资源。4. 大学生:大学生活中,我们应该坚持节趋的原则,不过度消费。5. 成年人:作为一个社会人,我们应该以节趋为准则,遵守法律和道德规范。希望这个学习指南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节趋这个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