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负
mín fù
  • 拼 音:mín fù
  • 注 音:ㄇㄧㄣˊ ㄈㄨˋ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人民负担。 毛泽东 《为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而斗争》:“调整税收,酌量减轻民负。”

  • 英文翻译

    1.people's burden [load]

  • 基本含义
    指百姓背负着重税和苦役的生活。
  • 详细解释
    民负一词源自古代社会,特指百姓承担着沉重的负担和艰苦的生活。在古代,统治者常常将重税和苦役加在百姓身上,导致百姓生活艰难。因此,民负成为了形容百姓生活困苦的成语。
  • 使用场景
    常用于描述社会中底层百姓的生活状况,强调他们承受着沉重的负担和压力。也可以用来批评统治者对百姓的不公平对待。
  • 故事起源
    《汉书·律历志》中记载了一个故事,说汉朝时期,百姓被征收的赋税和苦役非常重,生活十分困苦。有一次,汉武帝巡视时看到百姓背负着重税和苦役的辛苦,感到十分心疼,便写下了“民负”两个字,表达了对百姓的同情和思考。这个故事成为了“民负”成语的起源。
  • 成语结构
    主谓结构,由“民”和“负”两个字组成。
  • 例句
    1. 这个社会不应该让百姓民负重税和苦役。2. 在古代,百姓常常因为民负而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 记忆技巧
    1. 关联故事:联想汉武帝看到百姓背负重税和苦役的场景,记住“民负”成语的含义。2. 创造联想:将“民负”与“负担”相联想,表示百姓承担重负。
  • 延伸学习
    1. 深入研究中国古代社会的阶级分化和百姓生活状况,了解更多关于“民负”的背景知识。2. 学习其他与社会阶层和社会不公平相关的成语,如“贫富”、“劳苦功高”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爸爸每天工作很辛苦,为了养家糊口,真是民负重担。2. 初中生:我们应该关注社会底层的民负问题,为他们争取更好的生活条件。3. 高中生:历史课上学到,古代百姓常常因为民负而生活在极度贫困的环境中。